我覺得現代父母有點「辛苦」和「可憐」。當然,這樣說也許不很公平,因為我不知道以前的父母是不是也這樣可憐。不過辛苦是確定的,我相信不論哪一代父母都有同樣的感受。以台灣來看,上一代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尚未那麼重視,畢竟多數人還在求溫飽階段。到了我們這一輩,許多人有了上一代父母的蔽蔭,所以變身父母的我們多出了些許能力關注孩子的教育議題。正因如此,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開始產生一種沒有底線的關注,好比三歲就要開始學音樂、四歲就要開發腦袋,五歲就要學英文…否則,就會「來不及」了!
對於這份「來不及」,我有相當的排斥感。
宇眉在正式受教育之前,我從沒給她上過任何「課」,不過,我很早就讓她到幼稚園教朋友,我也沒關心過她在學校究竟學了什麼東西,更沒煩惱過要送她到哪個幼稚園上課。一切,都是方便就好!
上學之後,眉眉依然吃喝玩樂,但她開始嘗試各式各樣的活動。有些,她很不喜歡,所以上完一學期我會讓她休息,再繼續去找尋下一件好玩的事。我的邏輯是最好什麼都去試,孩子你將來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。但,不用比早,孩子的腦袋都還沒長好,路都還走不穩怎麼學跑?而且,還有許多父母,會把自己的遺憾加諸在孩子身上。例如我小時候很想學踢足球,可是我沒機會,所以孩子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,來滿足父母的心願。這點在我和眉眉身上是完全看不見的,我可不需要孩子完成我什麼心願!一眨眼,六年過去,眉眉在這探索人生階段瘋狂學習,她走出自己的路、也找到自己的興趣。大部份人仍然堅持是我這強迫症媽媽強壓著她上課、學習,其實,我真要自己辯解,事實並非如此。她早已進入青春期,如果一個孩子真心不想,做父母是怎麼也強迫不了他們的!
就因眉眉瘋狂熱愛她正在做的「工作們」,所以,她的態度相當正向,她認真、積極,上課從不遲到,該帶到課堂的東西也顯少忘掉。而且,她回家後一定練習…我想,這樣的學生老師很難不愛!
F是我相當喜愛的鋼琴學生。她大眉眉足足一歲,也是愛唱歌跳舞一族。F的母親傾全心在栽培這孩子,她所有的才藝課程,唱歌、跳舞全是一對一。因為她的母親認為一對一的課,孩子能學到的東西比團體課來的精細。這想法一點沒錯,問題是,如果孩子一直沒屬於一個「團體」,那她得找到舞台才有一展身手的機會。F相當出色,如果硬要說,她是比眉眉會演能跳,唱功和歌喉雖然不及眉眉,但她早眉眉許多就開始接受訓練,所以雖然歌唱不是她的強項,但她的表現可圈可點。可惜,這幾年學校的戲劇表演一直沒有她發揮的機會…
這天,眉眉興高采烈的回家,「媽媽,唱歌老師有一個校外活動,要找三個學生去唱歌。老師問我有沒有興趣耶?我說當然有!不過,老師說不能講,因為她有四十個學生…」
我非常開心,眉絕對不是最表現出色的學生,可是她也許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,因為她真的好努力!
這週末的歌唱表演,眉眉贏得滿堂喝彩!我覺得這是她這首歌唱過最好的一次!而且表情非常生動。
回到剛剛的故事。某天,F的媽媽和我閒聊,話題忽然一帶,她不知去哪看到老師有一個要帶三個學生出去表演的機會,她問,「你知道這事嗎?」我心裡道,「有啊!我知道啊,而且老師還來問我女兒了!」可是,因為老師還沒親口跟我提過這一事,而且眉眉答應老師要保密,所以我只有淺淺一笑,「你怎麼這麼厲害,都會知道這些訊息?」這媽媽是我相當親蜜的朋友,所以她想什麼說什麼,「我想老師應該會找最厲害的學生出去表演。」我順口接了她的話,不承認也不否認,「這我真的不知道老師會怎麼做。」
這些美國媽媽,我覺得非常積極。說她們愛比較嗎?我覺得也不盡然,更貼切的說法是我覺得她們拚命想為自己的孩子找尋「機會」。也許,他們的父母就是這樣栽培教育他們,所以他們現在也非常努力為自己的孩子找尋機會。眉眉常說,「媽媽你和他們好不一樣。你什麼事都叫我自己去跟老師講…」這些父母,成天往學校跑,如果孩子要演戲,他們會有一堆理由早就去學校認識了導演、負責人。當活動需要自願的家長,他們更不紛由說一定到學校幫忙。
我呢?骨子裡我就不是個喜歡和人打交道的人,但外表看起來我就是朵交際花!反差非常大。一個聖誕節,鎮上的朋友笑我出現在「everywhere」,每個地方!
可是,我對眉眉的在校活動,做法和美國媽媽大相徑庭。我給她許多字條,今天你要去問弦樂團老師這個問題;明天記得問西班牙文老師那個問題。只要是眉眉自己的事,我大多數的做法都是讓她自己處理。除非有什麼非要我這媽出面的大事,否則我不太往學校跑,就連她學校的老師,誰是誰我從沒搞清楚過。反觀這些媽媽們,有時我是同情她們的,因為她們的付出,所以孩子的表現成績牽動了她們每位母親。例如孩子沒拿到戲劇表演的大角,全家都要愁雲慘霧。例如老師要送學生出去表演唱歌,大家都在觀注誰會被選到…
這樣生活的壓力也未免太大!所以,我主張不去知道不必要知道的資訊;所以,我也不愛用臉書。我為什麼要知道別人在做什麼?親愛的老公總笑我,活在古代、井底之蛙。可是我覺得,這樣我活的很快樂!你看我沒煩沒惱,一沾床就睡著。
美國好大,每個地方都不同。對於美國生活,我只知道我們小小這一紐約區。這些年的經驗,告訴我其實大家都很努力。我很高興眉眉是個努力工作的孩子,否則我不知道在這塊土地,她要怎麼生活。人前,大家不會把背後的努力和競爭攤在陽光下,所以我總有耳聞美國小孩都不用讀書、每個都快樂成長。這絕不是一個事實!
陪伴眉眉的過程,我確實看到了許多都沒讀書、什麼也沒做、「看似快樂」的小孩。學校教育裡,沒有人負責提醒,其實你的孩子需要多花點力氣在某些事上。應該說,要不要做都是「自己」的事。但努力的孩子們,也確實在這環境中享受到最棒的資源,老師和學校,一直在找機會給努力的孩子!
我覺得父母的角色,是在輔助孩子準備好自己、然後抓住來的每一個機會。對於反客為主、積極想為孩子找尋機會的父母,說實話我是寄予相當同情。當然我能夠了解他們都是為了孩子好,可是在這其中,其實父母不知不覺剝奪了孩子為自己盤算的學習機會,而且它很容易變成是父母之間的競爭,最後,孩子還變成父母競爭下的犧牲品。我這井底之蛙,就用我這自創方法教育眉眉,看來,十一歲的眉眉最好的朋友,還是媽媽我呢!
我們母女,就是兩朵交際花。週末的重要工作之一,就是「跑趴」!
猶太節日,Hanukkah,他們要點蠟燭。至於我們母女為何整日跟著猶太人吃喝玩樂,我也搞不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