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.04.26 磁場不合

我很喜歡工作,可是,很多時候,我也給「工作」氣的半死。

十二年的教學生涯心得,就是我和亞洲人磁場不合。

20200411_211617794_iOS-2048

完全同意,沒有一個老師會適合「每個」學生,所以我從不勉強,若家長和我理念不合。而且學生來來去去,有些興趣多,學琴的時間自然較長,有些學了短暫一兩年,便換學別的樂器。這些,都是老師的日常,我向來平常心,從不患得患失。

去年九月,我來了「一家四口」的新生,中國媽媽帶了三個混血孩子,一起學琴。他們之前的老師是到家裡上課,也許因為搬家所以不能再繼續…總之,他們半年前開始來我這學琴。

教新生對我來說,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首先,就像認識一個新朋友般,得花時間、力氣去瞭解學生的程度、喜好、能力…每個老師重視的東西都不一樣,許多學生換來我這學琴,都是因為他們的老師從沒教過他們視譜、認音符,所以學生學到某個程度便開始遇到瓶頸。我得花力氣從頭教起。 試想怎麼教一個中年級學生ㄅㄆㄇㄈ呢 ?他們明明覺得自己會了好多東西,可是忽然要開始學簡單不得了的注音符號。 但,其實他們就是連最基本的東西都不懂,沒有注音符號的輔助,怎念的出標準中文?念不出正確的音,怎麼學的好中文字?

20200411_211228327_iOS-2048

學琴完全是同一個道理。彈了好幾年鋼琴的學生,好像已經可以彈點像樣的曲子,其實他們會的就是最基本的和弦,多一點變化就彈不出來。能依賴腦子記住的樂譜又有多少呢?所以學了幾年當然會有瓶頸。

比起來,我確實比較喜歡從零開始學的新生。

這一家新生,學了六年的媽媽和高中的哥哥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。但五年級的雙胞胎妹妹從第一堂上課就讓我覺得心力交悴。怎麼說呢?她們是非常乖巧的學生,認真、安靜。

但,安靜,就是我最無法處理的學生態度。因為,不管我問什麼問題,都沒有答案。例如,從九月到現在,我都問不出這對姊妹,他們到底學了多久的鋼琴?這不是一個好容易的問題嗎?但,我不同時間、問了兩個姊妹,都只得到,「我不知道」、「我不確定…」這個答案。其實,我也不過想知道她們到底學了多久,好幫助我判斷她們的能力在哪。但,這事真的好奇怪,亞洲人的小孩,都是這個樣子,沒有意見、沒有答案,什麼都好,和美國白人小孩什麼事都有意見和想法的態度,完全不同。

再來,雙胞胎也許是興趣、也許是家裡規定,都是有在練琴的孩子,不像大部份美國學生,只愛上課不愛練琴。可是,她們的音樂沒有節拍,所有的音符都是「一拍」。 五年級,我以為是很容易理解節拍的年齡,所以我從基本節拍開始重新教導她們,還開了節拍器幫助他們的彈奏。

20200412_003949550_iOS-2048

幾堂課過去,媽媽告訴我,雙胞胎覺得我yell at them!我一陣莫名,我幾時罵她們?或對她們兇了?我試著解釋,我正努力在教她們節拍,所以我確實幫忙打拍子,然後我很認真幫他們算1, 2, 3…可能真的很大聲?總之,我完全不知道,她們在抱怨什麼?

接下來這事,我更搞不懂他們的邏輯了。不知為何,這一家人非常認真練琴,可是上課常常請假。例如一般學生從去年九月到現在,上了二十五堂課,他們家只上十五堂課。我試著跟媽媽解釋,雙胞胎還是初學,而且她們練琴非常認真,只是有時兩週上一次課、有時更久,結果就是她們把錯的東西反覆練了一百次,最後怎麼改也改不掉。所以,我的建議是雙胞胎最好每週都上課,至於媽媽和哥哥,多久要上一次課我都沒有意見。

幾個月過去,我又收到媽媽的信,說雙胞胎其中一個練琴練的意態闌珊,也許我不要把她彈錯的地方用筆圈出來,這樣會讓孩子不舒服。

沒上幾次課,就一堆e-mail,搞的我才「意態闌珊」吧!一星期五十幾堂課,就你們家狀況最多…錯的地方都不要告訴你小孩,那我到底要教你小孩什麼?

20200411_211538597_iOS-2048

居家隔離三月開始,我發給家長的信是,遠距鋼琴不是每個人都合適的課,有興趣的的學生再來找我就好。確實,我只有六、七成的學生回來上課。這一家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選了遠距教學,但,我的頭更痛了。她們坐在鋼琴前、離I-Pad有一段距離,講話超小聲又快,我坐在這一頭什麼都聽不見,每每我多問一次,「你可以再說一次嗎?」答案就是,「沒關係…」然後,就結束了。我覺得教這對姊妹教的非常無力。因為無法溝通,所以我只好上完課後,另外錄下我彈奏她們的曲目寄給她們,希望多聽一些,她們可多懂一點節拍。

上星期,媽媽寄給我一封信,說她們一家決定要換鋼琴老師,因為很難有一個老師可以適合他們全家。

我如釋重負,同時也覺得,為什麼亞洲人做事都這樣粗糙?如果是我,遠距教學我就會選擇不要回來上課,這樣不是可以留給老師一個很美好的結束嗎?我一點不可惜他們去找別的老師,因為,我教不動她們的孩子,一定有比我更合適他們的老師。我的重點只是在,我們做人,不是都會想留下好的關係,因為世界很小,將來不管在哪兒再相遇都好做事。換老師天經地義,有一百種好方法,你偏要去選一個讓人家聽的好不舒服的方法,這樣做到底對自己有什麼好?

每年,我的學生來來去去,很少讓我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。我覺得,美國人在這方面是相當文明的,每個人都很小心照顧別人的感覺。這次的例子,又讓我再一次驗證,自己和亞洲人的不合,下一次,我要收亞洲學生之前要更加小心!

20200402_230846907_iOS-2048

這些全是居家隔離時我們一家的照片!即使遇到這麼不順心的事,我們是不是仍然精力充沛、活力十足呢?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