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眉在我的朋友、同學群裡,不管走到哪,幾乎都是排行老大。實在是我太早結婚、又太早生小孩…當然,我的早婚,和阿嬤那年代的早婚,絕對不同。我這年代,早就沒人二十多歲結婚生子。讀書觀念盛行,念完碩博士的我們,男男女女每個都二十好幾、甚至將近三十,沒幾年的交往尋覓,哪會走上婚姻這條路?所以,直到現在,朋友的孩子多仍在國小、幼稚園階段,相較之下,已經高二的宇眉顯然是另一個世紀的孩子!
一路走來,我雖然主張讓小孩順性發展、快樂長大,可是,我這媽對於快樂和自由的定義,一點也不自由、快樂。
這話實在太矛盾!
讓我們從小小孩說起。在這主張不體罰的年代,我承認,宇眉小時候我打的超兇,關廁所打更是兵家常事,愛心手掌得放在我隨手可得之處,否則打小孩之前還要先找棍子就輸了氣勢。管它美國台灣,照打不誤!每一個大人都警告我,不要打小孩;也有人說,我們家是不打小孩的,言下之意,你看我小孩現在和你一樣大了,他這麼好?我一個字都不信,什麼心靈創傷、將來她會以暴制暴?
我是教育小孩、打她幾下之前我先打自己幾下,她多疼我就多痛,又不是虐待小孩。如果用嘴講小孩就聽的進去,誰要動手?
偏偏大部份人主張愛的教育,小孩不能打罵、要用疼愛的方法管教,我看到的只是滿街滿場不受控制的小孩,行為舉止不僅沒有家教、也不討人喜歡,父母卻滿嘴大道理,反而指責別人不愛他們的孩子。若孩子行為合宜,為什麼別人會不喜歡你的孩子呢?所以我早已不愛請朋友到家裡,破壞力太強,我完全不享受善後工作。
家教這事,不會因為孩子長大,就忽然變的有家教、自己吾道一以貫通。例如宇眉現在十五歲了,學校同學、老師,大伙兒聊起天來,都是大讚她家教肯定甚嚴,為什麼呢?因為她坐有坐像、站有站像、吃飯有規矩、行為舉止都是可圈可點的模範生。坐椅子,你以為她天生就知道背要打直嗎?我從小提醒,吃飯不是讓你懶洋洋的靠在椅背上享受,坐好! 多少次我輕拍她背,提醒她腰打直?抬頭挺胸難道生來就會嗎?那是多少的提醒、不要駝背才有的結果?還有吃飯不要出聲!現在的宇眉,常背後指指點點,誰吃飯、咀嚼聲音超響,幾歲都一樣,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吃飯看起來優雅,其實照個鏡子或錄個音,才會知道原來照妖鏡下的結果如此嚇人。真的不是大人吃飯就不會出聲音,大人吃飯最是嚇死人的大聲!
所以,自由長大的結果,可能是吃飯超大聲,每個人都知道只有自己不自知;可能彎腰駝背,看起來不優雅也不自信,或者挺個大肚子走路、人人退避三舍還自以為舒適。這些動作、行為,說真的,沒有不行,只是完全沒有加分效果,第一印象就讓人決定保持距離,真的有可能找到好工作,或把自己人生帶往金字塔頂端嗎?
行為舉止的修正和教養,是需要花多少力氣才會有的結果?高呼小孩自由成長的父母,完全高估了小孩的能力。等到孩子大到一個年紀,想改也改不過來,更不用說成人後才知道自己既有的壞習實,後悔也來不及。
再來,因為要讓孩子自由快樂的長大,所以不能強迫小孩,得讓他們做喜歡的事。這件事對我來說更是荒謬至極。大人小孩、幾歲都一樣,最喜歡做的事,街頭巷尾訪問一下,絕對是吃飯看電視加睡覺…如果不強迫小孩學習,誰要看書?誰要讀書?誰要上學?誰要運動?誰要社交?誰要學音樂?所有的學習,都是努力過後、得到成果時才會快樂,學習的過程一定是痛苦萬分。高打不能逼小孩旗幟的父母,不知是自己懶散、不願負起「教育」小孩的責任,還是真的天真以為,小孩我什麼事都不用做,他們就會自己「教育」自己? 或學校教育就足夠?將來他們個個都會是孝順父母、事業成功的孩子?
還有許多父母說的大聲,因為我們都要工作,所以沒空教小孩。說的合情合理,好像因為工作就不用教育小孩是人之常情。誰不用工作?在這裡,我看到多是雙薪家庭。台灣人最愛瞎子摸象,說美國人五六點就可以下班回到家,好像在美國工作就是天堂。可是你知道隔壁Gayle,她是一位老師,每天幾點起床嗎?五點以前,六點多出門。所以,她下午三點半就可以回家。Burt是一位律師,每天六點多起床、七點出門,晚上七點多回家,有時週末也得工作。Tim在金融業工作,每天五點多起來為小孩做中餐,六點多出門,所以他可以晚上七點回到家。
是的,這群人聽起來都是六、七點就回到家,我倒鮮少聽到台灣家人朋友五、六點就起床出門工作。所以,為什麼要羨慕美國人六、七點就可以下班回家?
這些父母,每個都和我一樣,有一份全職工作,每個人也都和我一樣,負責張羅飯菜、洗衣打掃、還兼教育小孩。我是當然的冠軍,合著我們台灣上一代女性的堅韌,和美國現代女性的平權、熱愛職場,我的準備三餐奪冠,一般人一天準備一餐就力氣用盡。
但我必須承認,這裡的父母,多和我一樣,認真教養小孩,例如猶太人一週二次的希伯來文課,三點下課後每個孩子滿滿的運動、音樂、才藝活動,若不是父母蠟燭多頭燒的結果,孩子哪有辦法十八般舞藝樣樣精通?我們這些做到死的父母也不是為了要讓孩子什麼都會,我們只是要讓小孩在長大的過程有機會有「自由」選擇興趣的權利。
許多人說,我小孩不喜歡游泳,帶了他游一期,頭都無法放到水裡。宇眉的游泳課,我帶了三年,她都只能在游泳池畔踢水,最後半年我耐心告磬,問了教練的結果完全碰了個大釘子,「她就還沒ready,你要她去哪裡?」第三年的下半年,宇眉終於開始在游泳池移動,接下來,我這媽媽就給她了游泳的自由度,因為她終於知道游泳是怎麼回事。學會了各式各樣的游泳方式,她大可告訴我她最終不喜歡游泳,我絕不勉強,可是,沒有學會之前,怎麼能告訴我你不喜歡,因為你根本還不知道游泳是怎麼回事?
滑雪也是!第一個冬天,我們每週都在冰天雪地的雪場,和她周旋一整天,哭了一季,第二個冬天終於知道再哭也無用,還是會被媽媽送到雪場,不如像冰雪奇緣的Elsa,好好享受雪地吧!
若要讓宇眉選,最好在家看電視吃餅乾,為什麼五歲就要送她去游泳?為什麼五歲就要強迫她滑雪?為什麼五歲就要讓她去打網球?連姊姊都要一起被帶去打網球更是奇怪!
在美國,五歲這階段,沒有老師、教練會強迫孩子做高難度或沒有人性的動作,多只讓孩子開始接觸第一階段。每個學習的第一階段都是痛苦的,因為他們還沒有能力「享受」。所以,我認為的自由度,是等到孩子學會以為,有自由去選擇他們的要與不要,那才叫做自由。而不是根本沒有機會做一件事,只好去做其他不用付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,例如到公園玩、路上閒晃,叫做「自由」。
可可是宇眉從小長大的玩伴,媽媽是日本人,爸爸是猶太人。從小做事完全不努力、父母主打自由發展,學琴到十三歲結束完全不會讀譜,因為她從不練習。我費了千方百計終於讓她停止在我這裡的鋼琴學習。為什麼呢?因為長大了的她,開始無法接受自己「彈錯」,不練習又不彈錯,這事到底要如何才有辦法做到?只要稍彈錯一個音,她就從頭來過,根本不願去修正錯誤,再多錯幾次,開始發脾氣、哭泣、敲打鋼琴…我沒有告訴父母,其實你們從小沒有教會她回家要養成練琴的習慣,就是一件不應該的事。哪個小孩會自動自發的練習?提醒小孩工作本來就是父母的責任,不然為什麼他們是「小孩」?你們是「父母」?可惜現在父母多把教育工作推的一乾二淨,彷彿學校要負全責,或者請了老師、家教,家長就無事一身輕。稍稍檢視、回憶,你就會知道如果自己完全沒有興趣、或你的小孩完全沒有興趣,很大的可能是父母沒有花精神、力氣、心思培養小孩的結果。真的不是小孩自己就沒興趣的結果!
最近,可可的日文是家庭教師在家指導。這天,上完日文課,她哭了。非常傷心自己的日文為何不像宇眉的中文,這般流利、人人稱羨?可可的媽告訴她,你得像宇眉那般努力,才會有那樣的結果。
是的,宇眉的努力,誰看見了?還有,不是宇眉一個人努力就會有這樣的結果,可可的媽永遠不會知道,我花了多少努力在建立宇眉的中文自信,教育她說中文的重要,和中文背後的文化意義。不是小孩自己一個人努力、上日文學校、日文家教,就會有像宇眉一樣的結果。
可可是我看到最好的例子,從小開心、不用工作、努力、自由快樂長大的孩子。現在,她十五歲,和宇眉一樣,仍然不是太努力,我想,她從來不知道「努力」,是怎麼一回事?或者怎樣的努力,才是「很努力」?在我們這家連飯都沒時間好好坐下吃的日常生活裡,只要能夠,我一定強迫宇眉加入我一週兩堂的中文課,多學一個字算一個字,若能順便幫她準備應付中文SAT的考試,像台灣的大學聯考,算我這媽太過厲害。
做到哪算到哪!這份努力後的快樂,絕不是自由、快樂長大的孩子,能夠得到的。我這個母親,對於孩子的學習成果沒有目標,完全只想她打開人生的廣度。至於這些小時自由快樂長大的孩子,我非常期待他們的將來,是否仍然能夠如此這般繼續的快樂自由!也許他們能夠!我會真心為他們開心。如果,結果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而失去自由度,我也不會太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