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夏的日本之旅,帶給我最大的啟發,是「認識台灣」。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前往日本,可卻是我第一次自己安排日本行程。穿梭街頭,我們從地鐵換火車再換公車,總算可以說是真實體驗難得的東京生活。
我說,台灣長的和日本簡直一模一樣,就連鐵道建構的模樣也完全一個模子刻出。這是我人生頭一回對台灣的「日治時代」有了真實的感覺,以前,我們念書,管叫日據時代…我忽然了解,因為是日治,所以幾十年前的日本政府,把整套建設搬到台灣再蓋一次的觀念。我也忽然了解,所以阿嬤、大舅二舅到四舅,受的都是日本教育,難怪我家從小的語言中,深植了許多日文,像蘋果、拖鞋、內衣、洋娃娃、榻榻米…等詞彙,原來,阿嬤一直都是用日語在和我們溝通!
小時候,我常和阿嬤坐莒光號回南部。說也奇怪,我就是那個一天到晚和阿嬤回南部的家中老二,爸媽沒跟過我南下、我也從沒哭過、捨不得離家。大部份的寒暑假,我都在南部鬼混,做了什麼特別的事嗎?沒有!就是和表哥表姊一起…
自從有了高鐵後,我不曾搭過台鐵。和日本鐵道長的一模一樣的台鐵,幾乎要被我忘的徹底。所以,我安排了一趟台灣鐵道之旅,順便帶眉眉體驗一下台鐵換電聯車的滋味。我其實知道,這趟旅行是為我自己而走,誰真心想坐台鐵換電聯車?不過是不同的火車,何來趣味?可是,我太思念兒時的鐵道聲音、太急欲聞到兒時的記憶味道…
斗六老家是我的最愛,也是眉眉的最愛。太平老街是現今古蹟,街道市容已不得更動,所以我們何其幸運可以擁有幾十年前的回憶,就連味道都完全保留。
三十七、八度的下午,沒有冷氣的肉圓店,電扇怎麼直吹都仍是滿頭大汗,這就是我們兒時的味道。孩子也許不懂,但他們也愛陪我們尋根。
我帶著滿足、疲倦和一身的汗溼,坐上回頭火車、身邊是一起長大的兄弟姊妹。好像小時候的一切,通通回到腦海裡,只是,映入眼簾的全是三、四十歲我們,和稚嫩的下一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