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個非常小心行事、說話的用字遣詞儘量溫和的人。面對喜歡的人,我的原則向來是努力做好自己、和大家和平相處。面對不喜歡的人,我自認也是小心翼翼,把那份不喜歡藏在心中,儘可能的做好表面禮貌,然後保持距離或敬而遠之。有時,工作關係,難免還是得和不喜歡的人相處,這時,那份「不喜歡」更得收好!
許多人不以為然,覺得這樣做人不免過於辛苦、而且虛情假意,更沒有忠於自己的感覺。
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,事情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。不過我想談談,自己對凡走過必留下足跡的感覺,和這事對我的人生帶來的影響。
整個2016學年度,我的工作呈現一種爆表狀態,除了本來就滿堂的課表,不時還有特殊工作從天而降。工作空檔中,我一定會檢視電子信箱,它是家長和我溝通的最重要媒介,也是生活中驚喜的最大來源。
收到陌生人的來信對我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。比較周到的家長,在把我介紹給別人的同時,會先稍來一封簡短的信,引見雙方。所以我可以很清楚知道,這位陌生人是打哪兒來。多數情況,是陌生人直接寫信來,當然絕對會交代他們從何處得到我的連絡方式,和他們來找我的理由。近年來,社群媒體的力量很大,雖然大部份家長都知道我並不喜歡公開在社群媒體下,但久久還是會有家長好意為我做一下宣傳。所以,面對「陌生人」,也變成我生活中的一大課題,不過,他們前來的理由不外乎兩大宗,中文和鋼琴。
最近,有一位家長相當積極的連絡我,想送他五歲的孩子來上中文課。面對新生,我的原則一概是「面試」。說的好聽是我們見面聊,其實,我心裡想的是要面試「家長」。那孩子呢?不用看嗎?這幾年的工作經驗,我學到的是,對我而言,家長比孩子更重要。如果談話的過程,我感覺家長和我的目標不那麼接近、或者理念沒有那麼符合,我是絕對不收他們的孩子。當然,我不會明說,因為我們的想法不同,所以我不要教你小孩。其實,只需要幾分鐘的談話,我就可以決定自己有沒有辦法和這個家庭一起工作。我不要收來學生,然後做不到家長的期望,最終大家不歡而散。所以,我其實是挑學生的,說的更明白些,我相當挑工作,並不是照單全收前來的學生。
這位新生家長,我從往返的信件中無法得知他們從何打聽到我,所以見面的時候,略問了一下。相當意外,她說,她們是從別鎮,一個私立學校的高中生家庭中得知我的訊息。我楞了一秒,恍然大悟…
兩年前,這位高中生需要做一個專題訪問,主題是要探討英文是第二語言的移民生活,她輾轉得知我的訊息,母女一同前來,我們做了長達一個小時的訪問。關掉錄音機之後,她們並沒有立刻離開,我泡了一壺茶,我們繼續聊想法、聊教育、聊我和我看到的移民生活。我們確實有一個非常愉快、幾個小時的對話,但結束之後,這件事就結束了!再也沒回到我的生活中。直到今天!
學期下個月就要結束,所以我善意的解釋給這位新生家長,我的教學理念、想法和時間,「我想,九月跟著新學期開始會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時間點。」這位媽媽有點不好意思,笑問,「你覺得我們可以下星期就開始上課嗎?我們非常想讓孩子現在就開始,每星期來兩次…」
這就是我說,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故事。
這個面試中,我什麼事都沒做。早在他們前來與我會面之前,他們早就做好決定,小孩無論如何就是要送來給我教,只要我願意。我笑著對親愛的老公說,這生意也太好談了吧!
其實,這事一點都不簡單。最難的就是平常生活中的嚴謹和戰戰兢兢。大部份時候,我想沒有人會把「別人的事」放在心上,或者為什麼要花時間在不相關的人身上?為什麼要花力氣對別人好?我最不是一個大愛的人,例如我從不捐錢、也不做義工,我只有小愛來關心和照顧我身邊的人。可是,對於走到我面前、和我交談的每一個人,我都是用「全心」來傾聽與交流,哪怕儘是一面之緣。
這份心帶給我生命無窮的感動和驚喜,我自己知道,它其實不是從天而降。但在別人眼裡,我是上天的寵兒。對於我源源不絕的學生,我還有聽台灣朋友結論,「你住的地方比較多人要學鋼琴,紐澤西州的鋼琴老師都收不到學生。」我莞爾,並沒有回話。殊不知我身邊有多少音樂家、鋼琴家,全和我住在同一鎮上,都有招收不到學生的委屈,有一個老師說她得跑三個音樂學校,還收不到我一個人的學生數。
我的重點不在自己有多少學生,而是在沒有人真正留心,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與點滴。真正帶給我這些工作的,絕不是我的學歷、也不是我的語言、更不是我穿戴身上的名牌名車、或豪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