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.01.29 說話的藝術之二

大概從我高中開始,家裡眾兄弟姊妹總愛笑我,表裡不一,接起電話時永遠一號表情–喜悅,真高興聽到對方的聲音。確定掛掉電話後,我可能會說某些「真實」的想法,例如其實我一點都不想和某男打交道。或者我會一面演著開心的對話,一面請阿濃拿另一隻電話打插撥進來,所以我就有個漂亮的理由快速結束電話…

所以,在家中我得到許多「盛名」,當然,聽起來都是比較負面,表裡不一,很假…

然後這一輩子,我始終如一的運用這一套,從畢業到工作,從台灣到美國。這負面的盛名,不知為何逐漸變成「美名」,現在,大家都覺得,應該要向我學習,說話的藝術。

說穿了,我覺得自己一點都沒有什麼過人之處,只是我說話相當小心。儘可能的,我會說別人想聽的話,而不見得是我想說的話。區別在哪呢?例如我是個母親,我當然很想告訴別人我的孩子有多棒,最近又在忙些什麼,生活多麼多彩多姿…但我了解朋友捎來電話,十成八九是想和我分享「他們」的生活,而不是聆聽我的生活分享,所以我會收起所有我想說的話,做一位聆聽者。不過,我真的是一位專心的聆聽著,然後我會認真回應我聽到的每個故事心得。這招超級管用,即便應付這些敲了門就衝進來美國媽媽,常常我還是一頭亂髮和睡衣,這專心的聆聽,只要聽到五成,也夠我交到一群好朋友了!

2014-12-24 22.36.36-2048

再來,除了專心聆聽,回話也要相當有技巧。例如,當人家想和我分享她小孩有多會拉小提琴時,我絕不會回答,我女兒其實更厲害。或者我絕不會說,某某某的小孩更厲害。常常我看臉書,都捏了相當一把冷汗。怎麼會有人在別人臉書留言,是讓人家看的就不舒服?我相信這些留言,留話者一定不知道別人看了的感覺,唯一想到的,就是自己有參與感。所以,每晚我們家的對話,一定都會有一段生活小故事檢討,怎樣可以讓我們更進步?

我會拿一些留言分享給孩子,告訴孩子別這樣跟你的朋友說話。例如當人家在分享心情故事時,沒有理由你留的言,是告訴對方其實我更棒、其實我更厲害,或者其實我的什麼事更好更多…沒有人會喜歡看到這種留言!那麼,這樣的留言既不會讓你的參與加分,甚至還有減分效果,這種參與對我來說就是自殺行為。還有某些人的留話看的讓人相當不舒服,就是不管人家在講什麼,他們永遠都把話題拉到「自己」身上。這些人本位主義比較強,喜歡是大家的焦點,問題是別人不見得喜歡捧著這些喜歡被注視的人,所以,這種對話我覺得也是相當讓人索然無味。

再來,我們也會常聽說,「其實我們喜歡平淡的日子,所以我們不喜歡交朋友,只有幾個好朋友…」。說話的藝術不只用來交朋友,難道職場上不用說話嗎?我常對眉眉說,別為自己找理由,因為我們的人生還有很多東西要學。做不好沒關係,但我們得知道自己哪裡做不好,怎麼改進?

2014-12-24 21.00.20-20482014-12-24 22.35.58-2048

我覺得做事到最後,其實就是做人。會做事的人一定也要會做人,才爬的到某一高位。只會做事不會做人,那麼我們得期待生命中有伯樂的出現,才會知道我們的好與能力。亞洲人在美國社會最吃虧的一環,就是不會說話不會做人。所以社會階層上不去,生活圈打不開,轉來轉去,都是與和我們長的一樣、說一樣話的人生活在一起,充其量只是從台灣搬到美國生活,並沒有進入美國社會。

最常聽到,「和美國人很難聊天,因為他們不和你聊私事,不請你進入他們的家庭…」

其實不見得,也許我們該問問自己,找出讓他們聊天的「點」沒有?或者說出人家有興趣的話題嗎?還是說了人家喜歡聽的話了?

又有人會說,可是這樣很假,我喜歡做自己,說自己想說的話…我會說,那說話之前,至少想一下,如果這句話讓人聽了不舒服,不如就別說了吧!說不出別人想聽的話,至少可以不要說出讓人討厭的話!

說話,其實是生活中最大的一部份。它影響了你生活的好壞,決定我們生活的方向。只是大家往往沒想那麼多,我口說我想,再多的道歉其實都於事無補,因為傷害的造成就在話說出口的那一刻。而且,這些說話和聽話的訓練,就是在日常生活中。

眉眉有相當多的對話,我覺得非常成熟。例如最近她要鋼琴表演,所以我陪她練了不少琴,也給了她某些建議。結果我的建議和她的鋼琴老師相左,老師說她沒有很喜歡眉眉某些表達方法。說也奇怪,眉眉聰明的知道不需要告訴老師,這是我的媽媽建議我的…她說,她只說喔…好!然後就聽老師的建議。

我們母女坐在桌上討論這事時,我問眉眉,「為什麼你選擇沒說,這是我媽媽說的呢?」

眉眉說,「我就是覺得不用說,不用讓她覺得你有教我,這樣沒有比較好!」

我大大讚美她一番,「你真是太聰明了。」不用讓你的老師覺得你的媽媽很難搞,她本來就應該教你,可是不需要有不舒服的感覺。今天如果眉眉說了,我的媽媽都有教我,如果我是老師我聽的也不舒服,那你自己教就好了,何必還找我?

這就是我說,有些話說了不加分,那就別說了。

這一點,我常覺得眉眉做的相當好。所以,她在我們這小鎮裡,朋友媽媽的眼中,是個小個子的懂事小孩,知道什麼話該講什麼話不該講。有時候我還得提醒親愛的老公,別一味的打著誠實的旗幟,該講不該講的話亂說一通。不是誠實就好、什麼都講就對。傷害造成時,一句我說的是實話,並不會改變傷害的結果。那麼為何不在傷害發生前,先想一下哪些話該講、哪些話不用說呢?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