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07.15 文化衝擊 – – 畢業禮物

台美兩邊住,我向來覺得,兩國各有好處,也各有我不喜歡的地方。美國,眨眼住了二十年,我還有學不完的東西,常常給我驚奇。

最近的文化衝擊,很多。

20220619_041701542_iOS

一直以來,親愛的老公和我把台美生活,分的極開。為什麼呢?過去,我曾嚐試,把台灣人和美國人約在同一場聚會,我幻想的是,這些台灣朋友英文每一個都比我好,絕對可以幫我招呼美國人。不幸的是,我的台灣朋友完全沒有和美國人做朋友的能力,屢試不爽後,我再也不搬石頭砸腳。台灣人不是沒有語言能力,是不知如何和美國人溝通,不知道美國人不想聊工作、也不想聊小孩,更不知如何在一個很多陌生人的場合與陌生人交談、聊些什麼?最後變成我要用國語顧台灣人,還要用不是很好的英文顧美國人。所以,我們家的社交生活,之後演變成請台灣人的場合,就全是台灣人:或清一色請美國人。至少當天我不用語言錯亂!

20220619_020241845_iOS

直到這一次的音樂會,我們又一次,同時請兩邊。這種時候,文化之不同,就會讓我這個很不喜歡把兩邊拿來相提併論的人,有著相當強烈的比較。

宇眉的音樂會,非常讓我們意外的,或者說我們又學到全新的一課,是美國人強而有力、溫暖直接的支持。說起來最有人情味的台灣朋友呢?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。同樣邀請卡出去,台灣朋友的回覆,常常只是「OK!」、「謝謝」、「我的心與你同在!」我既不知道,這是要來還是不來的意思,甚至感受不到朋友的關心與否。我把這事拿來和美國朋友聊,大家淨是睜大眼睛,「不回覆來與不來人家怎麼準備食物?」也一再印證美國朋友跟我說,他們從來聽不懂Chinese(指所有說中文的人)的Yes和No的真正意思!

或者,我有很強烈的感覺,台灣朋友沒有真心覺得,你小孩的音樂會,是一件重事的。我沒有很想去、也沒有需要去,是一種常態。沒有人, 英文是這樣說,會 go out of your way,去做一件和自己無關的事。

20220619_011759108_iOS

我當然懂,我小孩的音樂會,對你一點都不重要。但,因為對我們重要,而且我把你當成重要的朋友,所以我才會邀請你。美國文化對於邀請,是慎重而且充滿感謝的。送給他們的邀請卡,絕對不是這種石沈大海的回應。不克前來參與活動,回函一定到。交情較深者,還會解釋不能來的原因,演成非常失望的樣子。

一個文化是事不關己,一個文化是超級參與,有著兩邊文化、背景的我,有時真的不知要如何幫我最愛的台灣、台灣朋友、台灣家人,找台階下。

不過,這裡有一個美國文化我還沒搞的很清楚!一般而言,如果只是生日派對、聚餐…,不能前往的,就是知會一聲。但,這次宇眉的畢業音樂會,與會的朋友、或者沒來能參加的朋友,全都送上了禮物、卡片、和「錢」。

20220619_044134706_iOS20220619_060357634_iOS

活動結束後,我們三人花了好幾個小時,整理這些花、讀卡片、和清點卡片裡夾的「現金」…

20220619_060256631_iOS

第一張夾著五十塊的卡片,我們說阿嬤好貼心…

第二張卡片裡夾了一百,我們笑這鄰居好有錢…

接下來的還有放支票的,抬頭是直接寫給宇眉,我們三人雖然從不知這個禮儀,但這時候已經知道,所以這是文化,因為每個人都給宇眉包了「紅包」。只是這紅包,不像我們台灣是放在紅色信封袋裡,是夾在卡片裡,且每張卡片寫上滿滿的祝福。我還沒搞清楚的是,他們的紅包,是給高中畢業要升大學的畢業生?還是支持練習超辛苦、半條命都沒了的音樂會?

20220620_003056977_iOS

宇眉朋友給她的禮物更是充滿愛心,有人自己畫了華盛頓大學的壁畫給她、還有朋友找了眉眉最愛血拚的幾間店的禮卷給她。我們驚嘆從她的朋友、到我們的朋友,送上的禮物全是花了許多心思、時間準備,反觀我們台灣朋友,回個OK直到活動結束後我才想起,對耶!沒看到那位台灣朋友…所以OK是不來的意思!

我用了二十年的學習,最近下了一個小小的結論,台灣文化其實是「事只關己」!這事說起來非常慚愧,但我想是教育的結果。當然我不能以偏概全,還是有許多台灣人是充滿溫暖而且願意付出的。我說的只是,我的觀察、和我周圍的朋友…

20220619_024839252_iOS20220619_024850974_iOS

人回到台灣後,更不用說天天都在文化衝擊,待我有空、有力氣、沒時差後,再慢慢說故事~~

20220619_004403172_iOS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