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天,我們難得和朋友相聚,本是輕鬆的吃飯聊天, 一個朋友忽然提出了非常深澳的問題,「What’s the happiness?」什麼是快樂?
這再平常不過的話題,卻卡在我的心頭好幾個星期。
大概是年過四十後,週遭的朋友開始常會聊到這個話題,我給問了不知道幾百次,什麼是快樂?很有意思,人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。隨著歲月和經歷,話題和經驗,慢慢都不一樣了。表淺的話題,小孩、旅遊、食物、健康;深入些,快樂、失眠、空虛,都是我們四十而不惑的話題…
有朋友說,他只要看到戶頭裡的數字變多,就會快樂。
我說,他「以為」只要錢變多,他就會快樂。事實是他現在年近半百,戶頭的錢變多了,可是他從沒快樂過。時不時打給親愛的老公,電話中你聽的出他生命還是充滿不快樂,雖然他有錢、也有小孩、還有家庭。他最常問親愛的老公,「你為什麼那麼快樂?」
許多朋友計劃五十五歲退休、六十五歲退休,因為退休後他們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。親愛的老公也時常被問,「你的退休計劃是什麼呢?」有個朋友挾著幾億身價年紀輕輕已經退休,住的是樓中樓,即使在台灣他家的坪數完全和我美國的小屋一樣。根本是人生勝利組,從外表看。結果暑假相見時,比過去上班時還不快樂。以前的意氣風發全不見了,剩的只是憂鬱,雖然他穿的衣服全是名牌、開名車、還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城堡。我覺得他對生命完全沒有熱情,即使有了一切還是窮的只剩錢。
怎麼樣才會快樂呢?
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。
我的答案、方式不見得合適別人,但,我也是花了好些時間,找出自己的答案。
曾經,我也以為,做台灣人說的少奶奶、嫁一個會賺錢的老公,就會快樂。可是做了幾個月無所事事的少奶奶,我只有自己要發霉的抓狂感。我也有一群朋友,是社會上稱作「上流社會」的二代小開。二十多歲時,我們大伙兒在一起,他們的話題已經是我家是150萬美金的房子;這張餐桌四千美金,可是我們想賣掉,不知要賣誰?這台保時捷很好開…那時的我,開的是一台十六萬台幣的十五年Toyota!
有一次,我和其中一個朋友的太太相約,找好座位準備點菜,她先生電話忽然打來,某上市電腦公司,我們其一朋友的父親邀約我們大家一起吃飯,你們兩快過來吧!
朋友看著我,「要去嗎?」
我都想好要點什麼菜了!只差沒把這句庸俗的話說出口。我可憐兮兮的問,「可以不要去嗎?他們男人聊就好。這樣會很失禮嗎?」朋友看了我一眼,電話回撥給先生,婉謝了聚餐。
聽說,我一炮而紅。因為,從來大家都是聽到上市公司老闆要來,擠破頭也要當座上賓。結果,我竟然沒理由的婉謝邀請。
我有理由啊!我只想和「朋友」聊天,不想和朋友的爸媽聊天。我只想好好「吃」一頓飯,不想和一大群人交際應酬。比起變成上流社會的貴婦人,做我自己我比較快樂;比起吃名貴的餐廳,吃我喜歡的東西我也比較快樂;雖然我是一朵出名的交際花,但和「朋友」在一起時我比當派對女王快樂…
一個人要知道自己要什麼,才會快樂。這個「要」,不能全要「工具」,例如錢。試想,塑膠袋也是工具,你有十萬個塑膠袋會快樂嗎?
人是群居的動物,所以需要有別人,相互支持、相互關心,還需要被關心、也需要被需要。有些人,可以有簡單的伴侶,就得到滿足;有些人,需要多一點朋友的相伴。但,說穿了都是一樣的,就是那份關心和被關心、需要和被需要。
親愛的老公過去總說,自己是「中立」人,沒有立場,對事情也沒有太多意見。我不以為然,為什麼要把自己放到一個不沾鍋位置呢?你的沒有立場最後會變成沒人需要你、沒人想到你,這樣你會變成孤獨老人終老,你不會快樂的你知道嗎?
我喜歡獨處,可是我知道,自己的快樂來自於許多的疼愛和關愛。
疫情之下,每家都發展出自己買菜的方式,減少進入超市的機會。這個朋友,在假日農場訂了一份每週蔬果,不過你不能選擇,農場給你什麼你就吃什麼。這週,他們要出遠門,每週蔬果不想浪費,「你幫我們拿去吃掉好嗎?」
我就是那個常被想到的人,所以生活中充滿驚喜和溫暖。「當然好!」我很能接受別人對我的好,朋友家人有來有往,不用算計誰佔誰的便宜,相愛的人自然會量力。美國人吃的菜果然和我大不同,生眼睛沒見過這長這樣的菜…
聽到我要室外上課,朋友、學生家長紛紛自告奮勇,把電子琴搬給我上課。
我如何不感謝朋友,借給我生財工具?
雖然我不化妝,但家裡化妝品可真不少。因為我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姊妹淘,在美妝公司任總經理,深怕我禮物不夠發似的,每年搬給我一堆化妝品。這時小禮物全是我的得力助手,我包了小東西感謝這些幫我一起賺錢的朋友們!
朋友知道我沒有特別嗜好就是愛吃,但吃東西比誰都挑,生日時,遠在台灣的她買了張茹絲葵禮券,「自己去買來吃,你這最難搞的人…」我笑嘻嘻不浪費她的心意,立刻買了一桌好菜給自己!
參加不完學生的成年禮。我不覺得每個學生都會邀請自己的才藝老師參加他們的婚禮,成年禮之於猶太人就是第二婚禮。我不是信口胡吹,學生真的很愛我。
他們猶太人的歌,我都聽的會唱了!
對美國政治完全沒感覺的我,民主共和黨傻傻分不清,但美國總統選完後,明明還是疫情險峻時分,我們硬生生的給叫去參加了好幾個半小時的喝酒慶祝會。雖然口罩戴好戴滿,我仍覺得這份「被想到」很是有趣!仍是那份愛你你就沒新冠的概念。
人生到了某一個年紀後,對生命開始有不同的體驗,也許是經歷了生離死別,也許是死亡的腳步日近。年輕時很容易得到的快樂感,中年後開始怎麼都不滿足。本以為賺了錢就會快樂的認知,在賺了錢後發現怎麼還是空虛?以為有家庭就會滿足,怎麼子女成行還是沒人陪伴?
我自己覺得,那份被想到、被需要、被愛…會讓人感到快樂。但,要怎麼被想到被愛和被需要?它是要花時間、力氣、精神,去付出、去關心、去愛,才會得來的充實,而不是一種不費吹灰之力從天而降的禮物。因為我有錢,因為我有小孩,因為我全身上下都是名牌,所以我就會快樂。
大部份的人,想要被愛和被需要,卻放大了自己。父母覺得孩子應該就要孝順;孩子覺得父母本來就該付出,最後,只剩下表象的稱謂,和空殼的家庭關係。因為,沒有人會無條件的愛人和付出,即使是親子關係。每一份情感、每一份關係、每一份友誼,都是時間、精神、努力,慢慢堆積而來。我是一個不計較付出的人,但,我也不是照單全收。我挑人付出。在時間精力體力能力有限的情況下,我也是很誠實的說,誰對我好,我就把愛送到他們家門口。然後這一來一往的過程中,大家都得到了開心,也得到了滿足感。加上音樂、藝術和美食的調劑,我們一家,真的很快樂!我們身邊的人,也一起快樂著!
工作,只是賺錢的過程;而金錢,只是拿來過生活的工具,拿來享受美食,彈奏美好音樂、欣賞美麗藝術的工具,拿來和朋友一起「分享」的工具。好好「過生活」,才是人生命的快樂來源。
搞清楚了這些,就不會錯把工具當人生目標,我想,會比較容易找到自己的快樂。我真的想了好幾個星期,終於有時間、有力氣,把我的頭腦整理好,然後寫出我的答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