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.02.29 找自己的定位

台灣人,怎麼在美國生活的好?這事,一點都不簡單,可是說起來很簡單。

S__15409203S__15409207

最常聽台灣人說我們這些「外國人」的一句話,就是,你在美國生活二十年了,一定很融入「當地」生活。好像,你在美國住久了,就會變成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般。

我覺得,這句話若修正一點,非常融入當地的華人生活,可能可以適用於大部份的台灣人。

移民生活最困難的一部份,就是生活圈哪裡來?我認為,認清自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時最舒服,就交那裡的朋友,會是一種最自在移民生活。用稍微深刻一點的詞來解釋,就是要定位自己。若覺得自己和台灣人在一起最是舒服,那就放心結交台灣朋友,盡情說自己的語言、享受台灣食物。若覺得自己可以跨族群和所有的亞洲朋友人交朋友,也是很棒,我就有些朋友有一大群亞裔媽媽朋友,大伙兒聚會時吃的全是各地名產。

S__15409208

我認為,把自己定位清楚,知道自己怎麼生活最是自在,心裡就不會糾結害怕別人看不出你在美國生活很好的樣貌,自然不會擺出我生活在美國,所以比台灣人高一等的姿態。結果搞的美國人不喜歡、台灣人也不喜歡我們的窘境。

最恐怖的就是有一群人,他們搞不太清楚自己的定位,生活圈裡全是同文同種的朋友,這事本一點沒錯,但有些人好是奇怪,他們覺得自己拿了美國護照,就變成高人一等的「美國人」。其他這些「外國人」,得喜歡他們、平等對態他們才是。不只是我,眉眉也和我討論過同樣的經驗。有時,我們和台灣朋友相約在外,我會注意到,為什麼我的這些朋友們,到處和美國人吵架。兩、三句話,就大聲起來,而且我的這些台灣朋友,個個張牙舞爪,兇的不得了。吵完架回頭一定會說,對付這些外國人,就是要比他們兇,他們才不會欺負我們。

眉眉和我常看的目瞪口呆。

為什麼,你們總覺得人家要欺負你們?怎麼我的生活裡,從不覺得人家整天想欺負我們母女?

S__15433761S__15433771

這就是最大的差異。

在心裡深處,我覺得這些台灣朋友,自認矮「外國人」一截,所以,他們非常需要,別人的以禮相待。問題是,他們用的是相當粗暴的社交手段,所以一開始就點燃了彼此之間的怒火。例如,我曾經和朋友去參加過嘉年華活動,人擠人的現場完全就是千萬沙丁魚,別說我們個小看不見,我相信巨人也看不見表演,除非你擠到第一排。朋友奮不顧身,拖著我往前,因為她的女兒是個舞者。我看著她和人到處拖擠,不停的和人吵架,「你擋到我了…我女兒有表演我需要站在第一排。」旁邊的人冷冷的回他,「不是只有你女兒有表演。」

更恐怖的是,她急著把我推到第一排,因為我揹著單眼相機,可以幫忙拍照。看著她和人到處推擠、吵架,看著別人的白眼、對立,我別無選擇,甩開她的手,「別擠也別吵了,我是不可能擠到第一排的,而且人那麼多,我也拍不到好照片。」

看著那黑髮金髮的對立,我的心裡清楚的看見,這對立打何處來?我說,若不是你無禮在先,別人真的不會無禮回報。

但朋友不以為然,她甩甩頭,非常堅定的告訴我,在美國,若你不這樣吵,永遠都輪不到你!

S__15491135

是的,她在美國的時間,遠比我長,我必須說,她說了滿嘴自己多麼在行美國生活,可我從沒見過她和任何「美國人」來往。那也沒關係,有一群台灣朋友一點都不是過錯。可是也無需在美國生活,還拚命和美國人白人對立、爭吵那份「我也是美國人」的平等。我從不和人吵架,我覺得美國人對我也好的不得了,從沒人占過我們的便宜。而且,我還覺得他們很怕我受到委屈,對待我們這一家超級和善。

美國就是個民族大融爐,其實各個族群就是自成一群。黑人和黑人在一起,西班牙人有自己的生活圈,即使白人,也有義大利來的一群、猶太人一群,我們華人自成一群再自然不過。

重要的是,族群之間真的可以和平共處也需要和平共處,我其實不很明白我的這群台灣朋友,總覺得別人整天欺負華人的念頭到底打哪而來?

反而我認為,我們台灣人確實是有些觀念美國人不是很能接受。但,我覺得他們即使不能接受,也不會沒事找架吵,大家就是敬而遠之,反正美國就是一個大家都不同的國家,不會有人真的找麻煩。我倒認為,麻煩都是我這些台灣朋友自找來的,說重一點,其實就是一種自取其辱的概念。

S__15409205

例如我們台灣人其實沒有要為社會服務的這種觀念。親愛的老公和我,至少五年前就開始被朋友們問到,你們什麼時候要退休?我兩總是回答的一致,不用退休啊!若可以一直工作到不能工作,不是很幸福嗎?

我們換來的永遠是一陣同情,我懂,那是一種「失敗」的象徵。成功的人,四十歲就能退休,因為,錢賺夠了。五十歲退休也還可以接受,因為你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不用工作。六十歲退休就有點可憐了,沒能享福。要做到不能做事也太可憐了,一輩子賺不夠的錢…我真的認識好些年紀相當輕,二十幾歲的台裔孩子,人生目標就是在盤算自己何時能退休,這事本一點沒錯,但最可悲的就是我其實也完全沒聽出來,他想要做什麼「自己想做的事」。

美國人的觀念是一種比較為社會付出的價值觀。例如他們覺得要做一個「有用」的人,會讓小孩從高中開始就去做社區服務的工作,我不認為他們為的全是錢,我認為那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,例如眉眉每星期有一天要到國小去幫小學生做課後輔導,這事要不是她告訴我,我才不知道高中生還有這種志工。聽起來高中校園裡有一堆不同的志工,也真的大多學生都身兼數職。所以她在這種環境長大,自己就會知道,去找一些自己能力範圍、可以為別人的做事,不是要賺錢,是要「幫助」別人。

S__15433769

然後美國人也沒有在家不工作就有錢花叫好命的觀念。他們認為能工作、做點什麼,才叫成功。反觀我們台灣人,我自己就一堆少奶奶朋友,真少奶奶假少奶奶都有,大部份的人覺得不要工作、在家帶小孩、追劇、還有錢可以出國旅遊,就是成功,最好還要開好車、住豪宅。開車到我們鎮上,會發現停車場裡多是Subaru, Honda, toyota這種實用房車。但車若開到皇后區的好區,清一色全是賓士和BMW。看起來,華人比白人有錢多了!

開好車絕對沒錯,誰不喜歡好東西?我也好喜歡名車。這只是觀念的不同,我自己常參加募款活動,很多人其實經濟條件沒有我好,可是捐款做公益比我大方很多,而且是大多數的人。我自認是一個非常不小器的人,但遠遠比不上他們的出手。我說,那就是價值觀的不同,我常在那二十、三十塊計較,人家隨便就簽出一、兩百塊的支票。我想,我還是有台灣人的習慣,錢是要花在自己身上的,為什麼要給別人花的觀念?從車子,就可以看出台灣人和美國人花錢的習慣非常不同。

美國名校之前也曾爆發過不怎麼喜歡華人學生的風暴,簡言之,就是他們覺得華人人格狹窄,沒有回饋社會的觀念,他們念名校只想去賺大錢享受生活。

這話說的超級直白,我不知道認同的人有多少,但完全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。

S__15433767

回頭說退休,親愛的老公和我,都堅信若我們的工作可以一直對這社會有一點貢獻,為什麼不繼續下去?而且我們工作的非常快樂,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,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事非得等到退休後才能去做。台灣人過度把「工作」和「金錢」劃上等號的觀念,恐怕就是劃地自限的金箍咒。工作,其實真的可以很快樂。如果你的工作,是可以幫助別人,那份快樂,更是來的真實而且深刻。根本不用特別花錢去旅遊、開好車住豪宅、找快樂。我有一群朋友,開好車住豪宅,天天沒事做,結果憂鬱症。他們的問題就在,怎麼在家帶小孩、當少奶奶、不工作,還是沒能為他們帶來快樂呢?

我其實認為,因為我們和美國人真的非常不同,所以很難融為一群。外國人,真的不喜歡這種不做事、不付出,自己享受的人生態度,他們檯面上不說,私下說的明白,就是比較自私的人生態度。若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,去迎合別的族群,那也沒關係,就找出自己的定位,好好在自己的舒適圈裡生活便是。犯不著夾槍帶棒,成天打著種族歧視的旗幟,怪東怪西別人怎麼可以不喜歡我們。人家真的不會沒事想欺負我們,大部份的人多是井水不犯河水、好好過日子,而且,別人忙都忙死了,誰有空去想怎麼欺負你啊?台灣人在美國,可以清楚勇敢的承認自己的舒適圈,不用硬要表現出我在這裡生活很久,很懂的怎麼和美國人相處的姿態。在我看來,和人家吵架,真的不叫相處。只是讓人家更討厭我們,和我們保持更遠的距離。

我用自己溫和文明的方式,結果破英文也沒有變成絆腳石。我反而覺得我們這個家,和什麼人都能做朋友。找到自己、認清自己,接受自己,然後努力一點過生活,不要整天只想著享受,我想,到哪裡都會找的到自己很寬廣的舒適圈!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