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說,自己是一個小愛之人,我的愛僅限於送上眼前的家人朋友,對於宗教團體或慈善團體向來興趣缺缺。但我沒有覺得宗教或慈善團體有任何不妥,我相信他們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,只是我的愛無法延伸到那麼無形之處。
這小愛,帶到我的日常生活,最精典的例子就是每年一度的封街派對。時間、季節差不多到來前,我便開始期待,最好今年不要再辦,或來場雷陣雨縮短時間、最好掃的大家都沒興快點回家。可是天不從人願,每年選的派對時間都豔陽高照、再合適辦戶外活動不過!
我家座落在整條巷弄的最中間,再加地勢平坦的草皮,和我精湛演技,每年主辦團體總興沖沖的找上門,我們可以再像往年一樣、借你們家的烤肉爐嗎?言下之意就是順便借你親愛的老公顧烤肉。
「當然!還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嗎?一定要告訴我們!」
世界上最表裡不一的人一定是我。這件事,我從做孩子、還沒出社會就知道。我心裡想的、真實的感覺,「絕對」不會告訴別人,我手寫我口、刀子口豆腐心…這些試圖解釋話講的不好但有一顆善良的心,是一件直率的事,在我的邏輯裡從來不通。行走江湖的要件就是與人為善,我心不善絕不用招告天下。即使要講,也得美化詞句。
還有,像這封街派對,好幾條街的人都興致勃勃,怎樣我都不能開口,「可以不要來我家嗎?」「你們明明不是住我們這條街,為何不在你們街上辦派對呢?」或者「要不要輪流到別人家做主場?」
這些論點看起來若要吵架,我是絕對會贏的。可是,贏得未來再也別在我家前辦這一年一度、三小時的活動,我要輪掉多少東西呢?
這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,我絕對不做。我就是用點施點小慧、換來那張、我的臉就是無往不利、去到哪人家都要對我這外國人禮讓三分的通行證。只是背後用中文念的厲害,白眼翻的眼睛都要掉出來了!
眉眉全看在眼裡,不知不覺,她也莫明奇妙的和我一起不喜歡封街派對,跟著我碎念。C和D是雙胞胎,住在我們隔壁的隔壁,和眉眉是死黨姊妹。嚴格說來,我們就是住在旁邊,可封街派對時,她們一定把給小孩的彩繪臉攤位置放我家。
熱食區在我家、攤位也在我家,人潮當然集中在我家前院?不然人要去哪裡去?加上我的鋼琴學生,每個對我家瞭如指掌,不時帶朋友往後院亂竄,要不是我兇的要死,罵人不分語言,怎治的住這群小惡魔?不過我也不是見人亂罵,我只挑那些「我自己的孩子」念,把他們全趕出去,至少有些喝阻作用。
雙胞胎和眉眉情同姊妹,所以她們忙不過來時自然把眉眉算進幫忙人手。熟料眉眉比她們道高一尺,她在派對開始前就邀約了朋友,一起在家裡開起派對,小姐完全沒把街上這活動放在眼裡。我自己雖不喜歡封街派對,但我「演」成很喜歡,對眉眉這種不好好演的態度,我相當不以為然。但我忙的沒時間說教她,心裡盤算等會兒人潮散去得好好管教一翻。
這時,我心裡更深處的感覺,是身教真的是在每日點點滴滴。今天眉眉會這樣,全是自我而來。同樣一個派對,好幾條街的鄰居朋友全玩的不亦樂乎,親愛的老公也和他們一樣、興致高昂,有問題的只有我一人,結果,最後來我女兒變成有問題的那一個人。比起這裡的美國人,我一直知道自己非常小愛、小氣或者小心眼,不知是不是這裡地就是廣闊,怎麼人家心胸就是這般寬大?和我這島國出生的婦人之仁完全不同!
雙胞胎生意太好根本忙不過來,向我求救可以請眉眉出來幫忙嗎?
我二話不說進家門把眉眉和同學們全趕出門,「要嘛去幫忙!要嘛去吃、和大家聊天!我全幫你們付好錢了…一個小時後才能再進來!」眉眉的同學從小在我們家長大,我的話每個人奉為聖旨,敢擺臭臉的只有眉眉大小姐一人。
從臭臉到笑臉,也不需要花很久的時間。
當人開始專心做一件事,其實很快就可以體會到其中的樂趣,更何況面對的全是這群三五歲的孩子,他們純真的笑臉很快樂融化了眉眉。
做父母最難的地方,就在無論自己再不喜歡一件事,可還是得教育孩子「是非對錯」。例如我就是不大愛,可是這樣小氣和小鼻子小眼睛,不是一件「好」的事。我的身教無形教給宇眉這等小氣,所以我得花更多力氣去糾正她的氣度。換個角度,若我就是這麼小心小氣,將來我的孩子肯定就是這麼小心小氣,絕對不可能忽然之間變的心胸寬大。
我最喜歡森林小鎮的主要因素,其實也就在這份大愛,他們的愛之大,籠罩了他們「全家」,甚至還分享給我。從小處說起,例如,許多長輩在年輕時和獨立成家的孩子生活相距甚遠,有時分隔東西兩岸,一趟飛機要五、六小時。這些七、八十歲長輩多身體硬朗、活動自如,孫子出世長大後,他們反而搬近,理由相當特別,不想錯過孫子的成長過程。所以,他們搬近,不是需要照料,相反的,他們想要參與。
自助餐邏輯是我聽過最美妙的家庭觀。我們做長輩的,就是要提供免費又多樣、自助餐式的愛,孩子孫子需要多少、需要什麼全可以自取,這樣他們可以既得到協助又不受干擾。老一輩說…
與和我們年紀相仿的美國朋友、同是上有父母下有小孩的這一世代聊起,大伙兒不約而同、說笑每年的家庭旅遊都是從頭吵到尾,可是兄弟姊妹仍然全員到齊,反正父母出錢、去哪或吵架都無傷大雅。結果一家三、四代果真同堂,雖然他們不住在一起。
這些長輩,展現了最大氣的身教,七老八十還願意搬到新地方展開新生活,所以他們的子孫,多願意花時間、力氣,守在彼此身邊。就連我們這一家奇怪的外來者,也常分享到他們的大愛,例如一年一度的感恩節,街坊鄰居從未忘記我們。
不論是大愛、小愛,身教,就是不容易。我的結論是,父母得先改變自己、付出給孩子看,什麼是對的事,否則這是非對錯的觀念,根本無法傳遞給下一代,未來,怎麼會更好?大部份的情況,人們最是計較自己的付出,卻用放大鏡檢視別人的付出,最好,我都不用付出,大家還是好喜歡我!我驚覺自己的好惡深深影響孩子,不得不提醒自己,要更小心處理對與不對、喜歡與不喜歡的生活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