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.11.14 回憶

S__4874265

泛黃的中國時報被翻出,細讀自己十多年前的文章,埋在心裡最深處、最痛苦傷心的記憶,像被電風扇吹開的書,一頁又一頁、瞬間湧上心頭。那個還有報紙的年代,鄰居朋友,不約而同的都讀了這篇文章。我記得,自己接了好幾通電話…

十五年前的事了!

我楞楞地發起呆,不得不感嘆時間流逝之快。

20191031_235443271_iOS

十五年前,我二十八歲。那個年代,沒人這麼早婚生子,在我抱著剛出生的宇眉、焦頭爛額忙著餵奶換尿布時,我的朋友還沒人有小孩,多數仍享受著黃金單身,也有許多正喜悅的忙著籌備婚禮。三十歲,人生正值美麗!

而我的人生路程,婚姻帶我離開了台灣、孩子的報到也讓我遠離了朋友,不是故意疏離,而是隻身照顧小孩的辛苦,和遠在異國、連英文都說不出聽不懂的生活困境,光是如何活下去的念頭便占據了我生命的全部,哪來的精力時間和朋友吃喝玩樂?

天真爛漫的我選擇親餵,一歲七個月的母奶生活,我的二十四小時點滴就是餵飽小孩、餵飽自己、換尿布、洗衣服…美國不比台灣,走出門有的只是松鼠兔子,光是大人自己要吃飽就是一門課題。飯菜不會自動自發的出現在餐桌上,如果不出門採購。

光是新生兒和美國新生活,就足夠讓一個人患得憂鬱症,我猜。

老天爺給我的挑戰遠大於此…

媽媽在我家、宇眉出生滿月時,發病、確診肺癌末期。眼淚怎麼也流不乾、心像被挖空般的無助、孩子抱在身上的真實…親愛的老公和我從天堂掉到地獄,孩子出生的喜悅一掃而空,死亡的陰霾像一張大網,從天而降,把我們全家緊緊箍住。

DSCN6355-2048

首先,才剛安頓好準備在紐約念書的妹妹,決定放棄學位回台灣照顧媽媽。真的沒有幾天的時間,我們的工作卻成山,做從醫院帶回媽媽、退公寓、賣家俱,把媽媽送回台灣、辦護照,我們夫妻抱著那一點點大的宇眉,也奔回台灣。

媽媽幾乎直接進了台大,那個全台灣最棒的醫院,變成我們第二個家!

宇眉滿月後,我們夫妻就沒有擁有新生命的喜悅,只有來回奔波和說不出的疲倦。我先把宇眉帶回台灣,那時,全家上上下下、每一個人,都和我們姊妹一樣,只在待在媽媽身邊。親愛的老公隨後也回到台灣。 很快的我們就知道,其實沒有人幫的上忙,沒有人能改變生命的即將結束。

我們夫妻從新婚到新生兒,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幾個月。短暫的相聚後,他別無選擇、還是得坐上飛機回紐約工作,生活,得繼續下去,不論我們多麼悲傷。

老天爺給我的磨練相當深刻。抱起娃娃般小的宇眉,從不溢奶的她忽然吐了一口咖啡色的血。我呆了、傻了…沒有尖叫沒有眼淚沒有任何感覺,像一個木頭人,我沒有思考、下意識抱起孩子,出門。

媽媽那天正好在家,正準備等下到台大辦理住院,「你要去哪?」

「眉眉好像吐血了,我帶她去樓下診所。」醫生和我們相識許久,知道我們一家都是醫生,看了我走進診所和宇眉衣上的血,比我還慌亂,「不要帶來這裡,送去大醫院。」我前腳才踏進診所,立刻轉身、腳步完全沒有停止,腦袋仍是一片空白,但我聽到了,要去大醫院。此時,我親愛的老公正在飛機上,回紐約的路上。醫生隨後追出診所,大喊,「不要去長庚,去台大或馬偕醫院…」我真的聽到了每一個字,而且牢牢記了十五年。

媽媽向來比我不鎮定,轉頭回家的路上,我遇上媽媽,我想,她一定和我一樣一片空白,「現在怎麼辦?」她問。

「我帶宇眉去台大!」簡短的丟下一句話,我把宇眉送到台大急診。短短兩個月,這孩子造訪了美國急診室、和台大加護病房。我像沒了魂的木偶,聽著醫生的旨令,他們得給她禁食24小時,一天探訪時間只有三次,我的工作就是在家擠奶。 二十幾歲的我看起來一定非常無助,「你家人呢?」護理人員問道。

我沒有接話,沒有什麼需要多說的,親愛的老公正在飛機上,媽媽等會兒也要辦台大住院、開始化療,公婆正好在紐西蘭旅遊。我記得那份感覺,空洞…

親愛的老公也沒得閒,下了飛機就到對面櫃台買張機票,再飛回台灣。只是,台北紐約相距半個地球,來回就是要幾十個小時。

台大醫院,那時,就是我們第二個家。樓上病房陪媽媽、時間到下樓小兒科看女兒…

師父說,生活逆境,我們需要面對、處理、接受然後放下。

IMG_1222-2048

那時的我,每天要面對處理的事,排山倒樹而來。同時正在享受生命美好的朋友,與我像住在不同星球般的遙遠。我宛如渾身是刺的刺蝟,直接關上與朋友間的大門,只想與世隔絕。仔細想來,就是生命的經驗忽然走到完全不同的道路上。三十歲的活力、美好,和六十歲的死亡氣息,我感覺自己從二十八歲,直接變成六十歲。

對於好意的安慰電話,我有的只是憤怒和無力。沒有人比我更知道,媽媽不會好了。而我,最常聽到的,就是朋友的安慰,「不要想太多,她會好起來的!」我想尖叫,她不會好起來,她要死了!我想摔電話,怎麼不要想太多,那要安葬在哪?告別式怎麼辦?骨灰怎麼辦?最痛苦的,就是我還得回頭安慰這些搞不清狀況的朋友。其實,真的不是他們的錯,二、三十歲,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面對死亡。我也不懂!但,我從我的生活故事,紥紥實實的學了這一課。

最諷刺的,就是台灣禮數。即使現在平靜無波的回憶,我仍記得那些畫面…

媽媽的生命盡頭,正值我許多朋友的大喜之日。我接了電話,朋友不知如何開口,告訴我不能請我參加婚禮,因為台灣古禮,這樣觸霉頭。接下來換她的母親,告訴我她們多麼抱歉,希望我的體諒。

電話這頭,我笑的諷刺,但他們永遠不會知道。所以,我這喪家,應該要體諒你們的喜悅?這到底是什麼奇怪的「禮數」?我永遠不能了解,台灣這些不合理、過時也不近人情的傳統。但,真的不重要,那時的我,根本沒心情。只是,「不想」與「不能」,仍是天大的差別。

還有,新婚的朋友,不能來參加媽媽的告別式。這也是好友的母親給我電話,訴說他們的抱歉。我一樣得體諒大家的處境,識大體的回應「沒關係!」

那時,才三十歲。我抱著二歲的孩子,經歷這一切。

IMG_20190512_145122

現在回想,仍無法自己眼前的迷朦。我不喜歡憤世嫉俗,相反的,在這當中,我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、不盲從,生命確實需要許多愛與體諒,才會更美好。對我來說,人生似乎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事了!

20191001_151959518_iOS-2048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