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好!你的白天都是自己的時間。
這句話,好像跳針一樣,我聽了十多年。沒有工作的時候,我是個努力的全母奶媽媽,來回台灣美國總共搬家四次,加上扛著一個二歲的娃娃。
安頓好一切、不用再跨海搬家後,我開始「在家工作」,我仍是個全職媽媽,只是多加了另一身份,全職職業婦女。
不知為何,似乎在家工作=喝咖啡。我的人生總讓人用羨慕的眼神觀看。
這是我的一天!吃完早餐,親愛的老公和宇眉出門後的殘局。
我要花力氣整理成我要的樣子,才能工作。
洗好的衣服,要有人收才會進抽屜。
我自己超喜歡烘衣機,省事又簡單,可是許多衣服要延長壽命還是得晾乾。我家基本上是一個公共場所,隨時都有家長、朋友按電鈴來串門子,所以早上非得把衣服收走不可,連眉眉都知道同學來時她不想整家的內衣褲在客廳迎接朋友。
水槽不用說,絕對是個聚寶盆。
房間也是戰場。
一定要收過才能開始新的一天。
每個人對於居家整齊程度和乾淨要求非常不同,我不覺得自己有潔癖,但顯然大部份人覺得我有。我其實只想把東西「回歸原位」, 這樣每個人都不會找不到東西,也不用花時間和力氣在找東西上。
有些人喜歡家務,把家裡變美確實是件令人開心的事。但,家事、做飯…全不是我的興趣。如果可以選擇,我也想把這些收拾「前」的事丟給別人,每天打扮漂漂亮亮出門上班,最好回家事一切就變成收拾「後」的整齊、有秩序,還不用動我一根汗毛。
我的原生家庭,進出的人之多,每晚至少十人吃飯,三十幾坪的公寓呈現一種「乾淨的亂」。媽媽愛乾淨,但實在太多人、太多東西,家裡根本無法整齊。所以我們姊妹都不是生長在潔癖的家,只是我們家很乾淨。延續這份生活習慣,現在,我們三姊妹各自成家,每個人的家都很乾淨,外加整齊。
我想說的只是,其實想把凌亂回歸秩序的習慣,不見得是與生俱來,而是對「家」的堅持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對家的藍圖,你是否曾經想過, 究竟自己想打造怎樣的家呢?一個舒適的家,是需要每位家庭成員的通力合作,順手把自己用過的東西放回原位和維持整齊。除非家裡有位管家,天天幫忙收拾打掃。我不想當那位管家,因為我還有許多想做的事,所以我很努力在教育宇眉和親愛的老公,兩位只會開抽屜而不會關上的父女。不知哪一天,我的早上可以看到「不是我」收拾過後的整齊?
那,我就真的不用百口莫辯,我都在喝咖啡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