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.08.05 如出一轍

亞洲文化,日本、台灣…教育成人也教育小孩,大家最好都一樣。所以會看到每個女人都拿一樣的包,管叫流行。每個小孩都去私立學校,管叫較好的教育。每個寒假FB充滿日本划雪照片;每個暑假FB全是美國夏令營照片。

通通一樣,如出一轍。

2018-06-28 23.02.08-2048

而,我們母女,也如出一轍。

2018-06-28 23.13.04-2048

眉眉分享的學校故事中,曾有過一則故事是這樣的。L同學「看起來」非常強勢,自認是同儕中的領導,但在眉眉眼中,其實是一隻模仿貓,顧名思意,就是人家說什麼她就說什麼,人家做什麼她就做什麼,甚至做什麼一定要朋友一起才安心,因為大家都一樣。

西方社會的教育和東方完全相反,他們從小強調獨特,每個人都是自己,不要和別人一樣,宗旨在每個人說的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。

這群國中女生,都不是省油的燈。一次,一大群女孩七嘴八舌討論事情,L一如往常,把某人的話重覆一次,當作自己的意見。眉眉心裡正在白眼,她和我如出一轍,最討厭人家模仿,或者學我們說話。「又來了,模仿貓。」眉眉心裡獨白。

這時另一更直接的女孩開口,「你可以不用把別人的話重覆一次,那不叫「你」的意見,那是「她」的意見,你只是複製重貼,我們不用同一句話聽兩次…

這群孩子的對話,常讓我會心一笑。我說,她們真是親蜜朋友,可以說如此直白的真心話。但,也只有知心朋友、孩童時期的朋友,會誠實告訴你打從心裡的實話。

言規正傳。親愛的老公與我,常和美國朋友、也常和台灣朋友往來。這麼多年下來,親愛的老公仍在努力學習中,怎麼和美國人交朋友。說來容易,但如果不去掉亞洲人「和別人一樣沒關係」的本質,我覺得西方人很難打心裡覺得這外國朋友,交往起來「真有意思」、而進一步真心想交往。大部份情況聊過一次天後,就成點頭之交、永遠停留在討論天氣和運動的階段了。再一次,我又要重申,這和英文好壞一點都沒有關係。

很多朋友,在與人交往的對話中,會把從別人那聽來的知識、電視看來的新聞、或者臉書讀來的故事,甚至部落格裡學來的想法,當成「自己」的想法、意見。我不知道這樣的對話分享,在台灣社會裡社群觀感如何?不過,我很知道這種對話在西方生活圈中,外國朋友很快就會把話題帶開,或者利用我要去拿飲料作藉口而趁機開溜。

道理很簡單,沒有人想從我們的口中,聽到「別人」的意見、想法。你能看到的新聞、讀到的想法,難道別人自己不會去看、不會去吸收嗎?把別人的話重覆一次,不叫「我的想法」,充其量只能說我同意這個想法。單純分享每個人都注意到的新聞、知識,也許你讀的更深入、瞭解的更透徹,也無法引起他人的共鳴。

2018-08-01 20.08.12-20482018-08-01 21.27.53-2048

我認為,與人交往最重要的部份,應該是在分享了某個讀來的想法或看來的新聞後,你「自己的」想法是什麼?盡其所能的模仿、當成自己的想法,看在他人眼中也許是可笑的剽竊。把平面媒體、或不是你親耳聽來的故事當意見分享,在眉眉孩子們的世界裡,朋友還會直白明說不用重講一次、或者沒人有興趣聽這大家都知道的故事。但在成人世界裡,結果可能只剩朋友的保持距離以測安全一途了。

我自己的感覺,台灣人不重視「自己的」想法,別人的想法若和我很接近,就叫我的想法。別人用的東西很好看,我也要買一個一模一樣的來用。這些事,好似廣被接受。所以妹妹曾有朋友,看妹妹新買的首飾非常喜歡,特別前來詢問,最後買了個一模一樣的首飾,沾沾自喜的在下一個聚會戴出。

我們姊妹白眼翻到沒地方翻。但,不會有人告訴這朋友,你的行為簡直讓人退避三舍。你當然可以去買一個一模一樣的首飾,如果你真的那麼喜歡。但絕對不能同個場合帶來「撞衫」,那叫沒禮貌,不叫「你和我一樣」!

S__32940092-2048S__35086356-2048

有些人先知先覺,不用人家提點就心領神會許多道理。有些人後知後覺,醍醐灌頂後還是有機會明瞭人際關係的地雷。有些人不知不覺,永遠不知朋友、老闆、家人…通通敬而遠之。

東西文化相去甚遠。我常想,台灣不可能又想模仿日本、又想模仿美國, 一個是大家都一樣文化,另一主張大家都不一樣。這兩種截然不同、充滿矛盾的文化怎麼可能融化為一?最多擇一!社會、父母如果不努力找出「自己」的想法,最後會教出和大家一模一樣的小孩,然後繼續台灣人五十年來前撲後繼的美國夢,結果就在這個大家都不一樣的地方失敗,還得「演作成功」。日本人沒有這個問題,他們沒有美國夢、也不能雙重國籍,所以他們花了幾年看完美國世界,大部份日本人選擇回到自己的國家,即使嫁給美國人的日本人,也多選擇保留日本國籍。

2018-08-01 19.36.13-20482018-08-01 21.54.07-2048

台灣沒有雙重國籍的問題,表面看來是絕對優勢,其實這群中不中西不西的移民,很多像沒有根的棄嬰。為了別讓自己不要變成在哪裡最後都只剩抱怨的人,我一直提醒眉眉,做自己。你可以做和別人一樣的事,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理由;你可以同意別人的看法,但不是告訴別人「你和我一樣」,你的朋友,不會感謝或高興,你和他的一樣。重點在於你說的每一句話,都有著「自己」的想法和價值觀。

每個人,都在努力找尋一個安全的舒適圈,生活、也孕蘊下一代,這想法完全沒有錯。我是一個極不傳統的亞洲人,直到現在,我仍然不能瞭解自己為何受了二十五年的傳統台灣教育,可是卻遠在飛越了半個地球的森林裡,才找到自己的舒適圈。

S__148168718-2048

你、他、她…,都不會和我一樣。因為我們生活在不同世界裡,過著不同的時區,用不同的語言交談、養不同的孩子、吃不同的食物…。你也不用和我一樣,因為,每個人都是自己!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