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9.06 性別轉換

美國社會稀奇古怪的事層出不窮,且問題範圍日益廣泛,搞的我們大家疲倦不堪。

2017-06-03 16.41.35-2048

這幾年,眉眉從學校帶回一個新的名詞,至少,這是我的第一次,學到這世代的新問題。比眉眉高一年級,有個女孩大約從中學開始,就把自己打扮的非常中性。中性不是大問題,即使同性戀也廣為現在社會接受。我說的這個新名詞,是性別轉換。這女孩中性了幾年之後,父母幫「她」把所有身份都換作「他」,學校也添設了另一種性別轉換的第三類廁所。

IMG_20170115_215907-2048IMG_20170415_204439-2048

我聽的目瞪口呆,眉眉說的神態自若,好像我這媽是個大驚小怪、沒見過世面的農婦。

我見過女孩一次。當下我「完全」沒有懷疑的以為她是他,直到眉眉告訴我,那就是「她」,我才知道原來她真的就是個他。

「差別就在她的身體現在還是個女生,可是她做了決定要變成男性,所以她不能再用女生廁所,但因為她的身體還是女生,所以她也不能用男生廁所,所以要有一種廁所是專門給她們或他們這些學生使用。」眉眉這麼解釋。

「所以,等她長大,也許有她會把身體也做些改變,就可以完成變成男性,是這樣的意思嗎?」我問。

「我想應該是!」眉眉回。

IMG_20170318_202402_1-2048IMG_20170610_041559

曾幾何時,我們母女的對話開始是我問問題,眉眉教我?

是的!在眉眉身上,或者我該說透過眉眉,親愛的老公和我學了許多當地的美國文化、下一世代的思想、和新科技的運用。很難想像,少了這媒介,我們生活中的廣度和深度,是要如何大打折扣。眉眉相當有本事,她跨越種族藩籬,看起來白人喜歡和她做朋友、亞洲人也愛和她交往、混血兒更喜歡往我家跑,就連領養的孩子她也沒有交往的困擾。

所以,我會知道領養孩子的父母,有什麼心酸?白人家庭的父母,有什麼叫不動小孩的困擾?亞洲父母又有什麼被排擠所以只能自成一圈的委屈?

性別轉換這事,我不知道如果我是父母,會如何處理?但,要不是眉眉和她們都認識,我哪有機會知道這個世代還有這樣的問題?更何況這情況不是發生在她們這一屆的學生身上。眉眉說,「我們這一屆沒有這樣問題的人,但上一屆很多女學生說自己是男生,可是我覺得只有她一個真的是,其他只是還搞不清楚自己是誰而已。」她下了一個結論。

我能夠想像,他們的家庭不知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來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問題,但我比較不能夠理解的是,為什麼有這麼多孩子會有性別混淆的問題。我相信絕對有,只是不覺得比例應該這般高。

2017-09-09 09.46.36-20482017-09-09 09.46.37-2048 - Copy

出櫃,比較不是一個問題,它只能說是一個現象。

我和眉眉最近見了一個一陣子沒碰面的朋友,她是亞洲人和猶太人的混血兒。印象中女孩相當清秀,但這次見面,我看到她的瞬間,心中多了個問號?這是青少年的改變嗎?她的妝相當濃,整個人的味道,完全像換了個人似的。

我們母女和她們母女坐在來聊天沒多久,媽媽就對我們宣佈,她女兒決定出櫃,在學校也宣布出櫃了!

出櫃這事,在我的想法裡,是喜歡的對象不一定是異性的觀念,所以我並沒有大驚小怪、但也沒有萬般恭喜,只是靜靜的聽著她們的過程分享。

IMG_20170318_201617-2048IMG_20170617_070222

我們第一次見到這朋友的孩子是在幾年前,當時,眉眉就曾問過我,「媽媽,她是不是有些問題?她講話時會有一些很奇怪的點頭動作和手勢?不過,我們在一起還是可以玩,只是她很害羞而已。」我其實也有查覺到,不過那時和她們並不熟,當然只能猜測。但我可以想像的是,如果眉眉這樣說,那別的小孩一定也覺得她很怪,而且別的孩子不一定像眉眉這樣,願意接受和她做朋友。

一陣子過去,兩個家庭變的親蜜,我很快知道這女孩一直在看心理醫生。我想,她最大的問題在社交障礙,她不知道要怎麼和別人交往。

其實,如果我們環顧自身,每個人四周都不知有多少有社交障礙的家人和朋友,他們的問題從來沒有解決,所以,即使他們長大成人,還是沒有能力走入社會。

IMG_20170318_191553-2048

我理解這母親很努力的想讓自己的女兒覺得自己一點都沒有「問題」,但我必須說,我認為每個問題孩子都是來自一個問題家庭。家庭本身也許一點沒有問題,父母都相當是正常、都有穩定工作、收入也相當豐厚,問題是出在家庭觀念和教養方式。這孩子很明顯從小就想交朋友,可是行為表現特殊,所以一直有交朋友的困擾。回頭檢視這個家庭,他們家生活單純、幾乎沒有朋友,除了久久見面的一些家人,平日生活就是這個小家庭,再也沒有別人。父母平日忙著工作,週末大家都想休息,我可以想像孩子從小的生活裡,大概沒有幾個外人進出他們家,她要如何學習「社交」?

有些人比較有慧根,上學會遇到同學,就會自己學著交朋友。但有些孩子就是比較內向,想交朋友又不知如何下手,若沒有人注意到孩子的需求,他們試了幾次、失敗後就會把自己關起來。只是,過程中我覺得孩子會有相當多的求救行為表現,如果,有人可以發覺或幫助他們一把,也許結果會有些不同。

這個孩子,在這個時間點宣佈出櫃,我非常保留這是把問題難度提高?還是只是想給孩子的特殊行為找個籍口?因為她就是和人家不一樣,所以她有許多想法和行為都和別人不同。

媽媽聽到我們說宇眉學校有些性別轉換的學生,立刻問女兒,你要不要去讀她們學校?她們那裡的人一定比較可以接受你!

IMG_20170108_130515-2048

眉眉上車後,馬上對我說,「其實,她即使來到我們學校,也不見得人家就會和她做朋友。她好不容易在一個學校交了一些朋友,換一個環境對她不見得就會多多少朋友。」

我說,「她媽媽只是說說而已…」可是,其實我知道眉眉在說什麼,因為那也正是我的想法。問題不在環境,在人,在我們怎麼處理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。父母沒有辦法一直為孩子找尋玻璃屋,真實的世界就是沒有玻璃屋!我很保留,這時間點宣佈出櫃,是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法?我覺得她的朋友已經夠少,現在,她又為自己貼上一個非常高調的標籤,會不會弄的更多人、更保留的和她交往?

我不知道答案。但,如果我是孩子的媽,我會為她保留更寬廣的路,你可以喜歡同性、也可以喜歡異性、甚至可以誰都不喜歡。但你們還好小,世界卻是那麼的大,人生旅途還這麼漫長,我們誰都不需要理由,證明自己的「與眾不同」,更不需要大打旗幟、關起自己的大門。我們就是要用寬廣的心,去嘗試每一件事、去經歷喜歡和討厭不同的人事物,然後我們才會找到自己,知道自己是誰!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