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眉說,「今年暑假比過去的暑假都還棒!」
我說,「哪裡不同?」
眉眉回,「今年我和更多哥哥姊姊變的更好更親。」
台灣的家庭組成,大部份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表、堂兄弟姊妹、或者親戚。不過,因為距離或時間的關係,多數情況是有和沒有一樣,大抵是一年或幾年見一次面的陌生人。親戚的意義,不過是名義上的家人,並非實質家人或朋友。
我不是這樣長大,所以我也不是這樣教宇眉。
我想盡辦法,把宇眉每年帶回遠在半個地球外的台灣,和家人相聚;想盡辦法,幫孩子們找事情一起做、出遊也好、文化之旅也行、打混殺時間也好。別以為孩子在一起就會自動打成一片,和我們大人一模一樣,許多人想法不同、年紀不同,不是天天聚在一起這群人就會變朋友。
過去幾年比較辛苦,孩子年齡一差七、八歲,哥哥們都進大學了,妹妹們還在國小…行程不同、興趣不同、又不夠熟悉彼此,聚在一起我得花許多力氣娛樂整群孩子們。一年一年過去,我說,這群孩子相當有慧根,他們看的到我的努力,竟也懂的繼續努力,現在,我只要負責登高一呼,今日行程,孩子們自己會想辦法參與,我想,他們在不知不覺得,慢慢愛上這個大家庭、慢慢看出這大家庭的與眾不同!
掃墓,是很特別的文化力量。不過,即使在我的大家庭中,也只有媽媽這樣的人,才有辦法過世十年後還能凝聚大家。
給阿嬤的卡片終於掛上,眉眉一張小臉看的出喜悅!
我看的出,孩子們的努力。哥哥們到了交女朋友的年紀,非但沒有就此消失、享受兩人世界,還把女朋友一起帶回來和妹妹們相處、逛街、吃飯、看電影、鬼混。我說,這事勉強不來,如果孩子覺得外面世界遠比「回家」好玩,家規再多也綁不回個頭每個比我們大的青少年。
一起烘焙不知多好玩?
不過,非得阿濃在才變的出這般行頭,我最沒有的就是廚房工作的耐心和興趣。
三個都不住在台北的表姊妹們,興高采烈相約前往西門町,人手一張捷運卡,從天亮玩到天黑,還和不逛街的哥哥們相約一起吃晚餐,再整群回家裡續攤!
每晚,這群孩子離開後,我除了疲倦,剩的是滿心感動。
我的世代,我排行17,20個兄弟姊妹雖然親蜜,可也很會吵架。我總對宇眉說,希望你們下一代,有著比我們更多的智慧,相親相愛。團結,可以帶給你們很大的力量,如果你們能夠善用這份家的力量…隔著太平洋的兄弟姊妹,我竟然可以樂觀期待,眉眉還是能夠擁有,獨生女的幸運和兄弟姊妹的手足。
她何其有幸?我真心感謝這群兄弟姊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