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歲,是猶太女孩的大生日。這一年,她們每個人,都要辦一場規模直逼婚禮的成年禮。
好友說,這是他們父母展現實力,我想她要說的是展現財力的時刻。她的年代,一場成年禮就邀請了兩百位賓客。我笑,實力真是不容小覷!
我說眉眉這孩子,在這裡融入的相當好,當有色人種討論起白人種族岐視的問題時,她雖然不能理解、但相當同情。我們是一個百分之九十全為白人的小鎮,剩下那百分之十的有色人種,大部份自成一群、也不寂寞。眉眉很特別,她和大家都是好朋友!
她和這新好朋友,瘋到半夜不睡覺,還創意十足的留下鐵證!
邀請卡長這樣!附上回函。一個成年禮會有兩場活動,一場是給孩子們瘋狂一下的晚餐派對,另一則是在猶太寺廟的正式儀式。所以,這段時間,這群十三歲的男孩,要開始張羅正式的西裝;女孩,要張羅素色正式的洋裝。
我常想,為什麼西方人會有許多正式服裝?大家對於某些場合的穿著,也非常的整齊劃一。例如看百老匯,許多當地人會穿著小禮服出席。因為,他們認為這是對表演者的尊重。有些高級餐廳,也對服裝有基本要求。說穿了,就是平日穿著和活動穿著區分的相當清楚,我說這叫講究。我想,這應該和他們自小就有「正式」場合得著正式服裝出席的訓練,有絕對的關係。
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文化,不過,在前來美國之前的我,大抵就是這樣的人。所以,我有許多正式服裝。若真要問我,你為什麼年輕的你會準備這些衣服?我的回答只能是,我「幻想」我會有場合用的著!
殊不知,我的人生真有許多場合,讓我把這些衣服發揮的淋漓盡致。更有趣的是,這群十三歲的女兒孩,每個都比我高了我幾公分,為衣服傷透腦筋的同時,她們至少還有我這試衣間。看來這裡的人喜歡我的品味,看著眉眉和孩子們全擠在我房裡,穿上我的洋裝,亭亭玉立的模樣,我不禁莞爾,好像,她們全都是我的孩子般。
品味這一事,更是見人見智。長輩送眉眉的禮物,常是漂亮的洋裝。但這群洋小孩和我們台灣長輩的眼光很是不同。眉眉還沒打開精美的禮盒時,就憂心忡忡,媽媽,大部份的時候這些衣服都不很適合我們這個年紀,果不其然,她笑不可抑的穿上衣服後,取笑自己,「我是一顆蛋…」
這衣服雖不是我的品味,但我正的看、反的看,都不覺得我女兒看起來像一顆蛋…
家裡的日曆上,從三月到十一月,我已記下眉眉好友、五場成年禮時間。很難想像,他們對「十三歲」成年禮的重視,竟是如此慎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