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,轉眼又過。隨之而來的2017,寫來還沒上手。
現在,我早無需為眉眉安排和朋友的社交活動,對於自己的生活,她有自己的想法,時間安排的有模有樣、可圈可點。假日,她不會讓自己無聊,可也絕不浪費時間參加沒有意義的殺時間聚會。例如倒數計時,她和好友、與台灣的姊姊們同步連線。媽媽我還沒這本事與創意,善用高科技兼顧家人與朋友。
我在十二歲的眉眉身上,看到些許青少年的叛逆,可是,我更看到年輕孩子的無限創意、和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。零度的夜晚,她們穿著夏天般的清涼,只為拍出藝術照的美麗。
我想,除了我們這對父母,很難還有別人會讓孩子出門嘗試此等瘋狂之舉。
對於教育眉眉、和我們的親子關係,我確實有許多限於過程的執著,但我沒有對於結果的在意,我也沒有對細節的教條,和太多的NO。也許,這就是主因,這群叛逆的青少女,老愛往我家鑽。我從不管她們,在我家做什麼;就連吃飯,我也不和她們同桌。
有意思的是,忙碌的每一天,我也常會接到需要心靈輔導的電話。是的,就連這些美國媽媽,也需要我這半啞半聾的老師。看來,不只孩子們愛我,媽媽們也愛我!
「今早我和女兒有個不愉快的對話。然後她就出門上學了…」這種開場白,我知道,我得停下手上的工作了…
媽媽覺得自己只是給女兒的行程小小建議,在女孩子們的曼哈頓一日遊計劃中,加上「我還可以」帶你們一起去做…的建議。想不到女兒立刻冷淡回絕,你想毀了我的計劃嗎?碰了一鼻子灰的媽傷心極了,覺得女兒不懂珍惜「機會」。
我完全能夠理解,母親的委屈。我只是為孩子好,想給他們更多;我只是想,也許,我們可以「大家」一起去玩。
我知道,許多父母,真的不能理解,孩子們寧可關在房裡,也不願與「父母和朋友」一起出門。孩子在這個階段,想花時間與朋友相處的念頭,遠勝過父母,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愛父母、不需要父母,只是他們需要更多和朋友相處的時間。比起紐約市五花八門的活動,孩子也許更想要的只是坐在房間裡與朋友談心…
對我來說,父母一點都無需傷心,可是,我看到了更多父母有了不被需要的失望。
找自己吧!我想,只有找到自己,把自己從孩子身上移開,這種失落和無力感,才會真的遠離。也絕對比打電話給我這輔導老師,來的容易啟齒。也許就是要真的放手,孩子才會喜歡,回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