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看外表,我猜,不認識我的人會以為,我是個隨和、好相處、沒有意見的小女人。
有個現任高位、擔總經理職的女性朋友,從小,我兩就是閨中密友、無話不談。這朋友總笑說,我兩在一起,外人老以為我全是聽話,而她是出意見的那個人,看起來她好強勢,所以大家不怎麼喜歡和她親近;而我看來和藹可親,每個人都愛和我做朋友。殊不知事實根本不是如此!她小姐強勢聰明是真的,倒不怎麼有意見;反觀我,意見多、要求高,什麼事都想照自己的想法…
我這個性從小到大都沒變過。今天,專心教導一群孩子時,我不只自我要求高、也對這群孩子的要求相當高。在這不是那麼嚴厲對待孩子的白人社會裡,黃皮膚黑頭髮的我,仍然難以降低自己的標準,來迎合這個社會。奇妙的是,這高標準帶給我與這群孩子、和父母之間,不僅是師生的學習關係,更像親蜜的朋友和家人。
聖誕節將近,我愛極了孩子們大包小包跳近琴房。「現在就打開禮物好嗎?這是我和媽媽一起準備給你的東西…」
禮物大小不等,有的是一張卡片、一盆花、禮卷、甚或是一瓶紅酒…
滿滿全是孩子與家長的心意!
親愛的老公與我,完全是相反的人。結婚十多年,我仍沒能瞭解這種不太努力、好似躺著就考進台大的人,他們的自我要求,到底是什麼?我的一天,總是精疲力盡,從眼睛睜開工作到眼睛閉上,所以沾了床一秒就睡著,不是因為我太好睡,而是真的累壞了。親愛的老公的一天,從眼睛睜開就是一種平和幸福,別說早餐,在我們家是一天必備的開始,就連梳洗完畢、今天要怎麼搭配出門的衣服都已備妥,老爺大腦動也不動就可以清爽出門。中餐,他是辦公室出了名天天有便當吃的大爺。晚上回到家,我雖然得工作到八、九點,可晚飯一定準備好,只要送進微波爐一分鐘後這對父女就可以愉快享用。
是我慣壞老爺嗎?我覺得,他的天性就是輕鬆度日、沒煩沒惱,即使我沒有做的這般完美,他仍然可以享受生活。
眉眉呢?她的血液裡流著一個自我要求極高的我,和一個完全沒有要求的親愛的老公血液。她是什麼樣的人?
不知是幸還是不幸,她和我一模一樣!
這天,我們興高采烈的前來聆聽她的唱歌表演。
我們夫妻迎上前,我正要說,眉眉你今天表演的真好…話沒來的及出口,她小姐不知為何,小嘴一扁,「我今天唱不好!」眼淚就流了下來。
我整把火立刻被點燃,「你的表情很自然、聲音很甜美生動…一切都很好,為什麼要這樣?為什麼要對自己的要求那麼高?」我壓著聲音壓著怒火,警告著,「林宇眉,你再一次因為表演完哭我就要禁止你參加這種活動了。」我很少連名帶姓的喊她。
我想,這些外國人一定想,這媽媽真是瘋了,小孩表演那麼好,唱完還要把她罵哭耶!中國女人全是虎媽,全是瘋子!
天地良心,我說了一百次,我絕對是嚴格的母親,但我嚴格要求的是「過程」,我從不在意我女兒的「結果」。可是,為什麼外表看起來,我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虎媽呢?
好不容易到了只有我們三個人的時間,我把她的唱歌表演、連同半年前她彈完一曲也哭的梨花帶淚的鋼琴演奏播放出來,我說,「你自己看,你覺得這兩場的表演哪裡不好?為什麼你要哭?」
她冷靜多了,想了想,她說,「因為我還可以做的更好,那裡我平常不彈錯的。」
我鄭重的再對宇眉解釋一次,「我們不是鋼琴家、也不是聲樂家,你是學生、是孩子,這些表演,只是把你最近的努力成果拿出來和大家分享。一個完美的演出,表演者需要每天好幾個小時的練習,不眠不休。你雖然很棒,可是,還離那個境界很遠很遠…。」
「我是你的母親,我從沒有覺得你需要有一個完美的演出,所以我從不送你去比賽,甚至我禁止你參加比賽。不管你的老師怎麼跟我說,我都不會讓你去做那些事。每個人都說比賽怎樣好又怎樣重要,可是我一個字也不信。比賽除了給我孩子壓力,什麼也帶不給我們這個家庭。我不需要你從比賽的結果、成績來證明你鋼琴彈的多好、多會唱歌。我一點都不在乎。我只要你彈琴彈的很高興、唱歌唱的很開心,和同學一起拉小提琴的時候嘻嘻哈哈、吹長笛時覺得很有趣。所以我不讓你去參加無關緊要的演出,從以前到現在,每一個表演都是你想要、你覺得好玩、可以在你認識的人面前愛現一下,媽媽才讓你去。這樣很好,因為,你的音樂充滿了活力和快樂。如果,你覺得你自己的表演不夠好,那你下次就要努力一點,把時間安排的更好,而不是出門前沒有發聲、沒有暖身;或者每天早上拖拖拉拉,把半小時的鋼琴練習時間,摸到只剩20分鐘。最後,你表演的不如你自己期待,再來哭…我覺得你哭的莫名奇妙,我一點都不想安慰你。」
「然後,你表演的那麼好,還哭,就好像你說你朋友想參加小飛俠百老匯的演出,結果沒拿到彼得潘,只拿到溫蒂,她就哭了!其他人告訴她,你已經拿到最好的角色了,想想別人,你沒什麼好哭的…」
那時,眉眉回來說給我聽這個故事,講的頭頭是道。我拿這故事說她,「你自己這兩次的表演,也都很好,那你哭什麼?那些比你彈的不好、唱的更不好的人,他們心裡怎麼想?」
我很不喜歡父母把音樂學習金錢化與目標化。例如,學音樂是為了將來要申請學校。學音樂一點都不會幫助小孩進入長春籐名校,強迫的結果只會讓孩子一到大學就再也不碰觸音樂,那麼父母全部的投資就真正化作流水,孩子們幾年的努力也全都白費。或者,父母覺得花了錢讓孩子學音樂,所以孩子得去參加檢定考,來證明他們是有進步的,這樣才看的到父母的「投資結果」。我的主張非常不符合人性,親愛的老公如是說。我主張音樂學習是怡情養性,培養孩子的興趣、自娛娛人就好。
所以,我對於宇眉的每一項學習,要求的全都是同一件事,請對過程負責。「眉眉,媽媽跟你說最後一次,每一場表演,你的準備工作都在踏出這個家門之前,一旦你出了這個門,結果不論是好與壞,我們都盡力了。表演,是會打折的。所以準備的過程,一定得準備到我們覺得可以的百分之百,因為我們要預留會緊張、會出錯的折扣。準備了一百分,通常表演時只會剩下八十分的成績。那樣還是很好,是正常的,你要學會不是每場表演你都有辦法有一百分的演出。有時候,準備了一百分,也會跑出一百二十分的成績。也因如此,絕對不能準備八十分就出門,因為,最後只會剩六十分的結果,你不會喜歡那個結果,漸漸的你就不會再喜歡這件事…」
說來說去,準備,就是最重要的工作。表演,只是一個讓我們準備更充份的理由、只是一個學音樂的目標。
眉眉點了點頭!
我的自我要求很高,眉眉也是。但,我希望她學會,是要對「過程」的要求高,而不是要對「結果」的要求高。一旦對過程的要求很高,結果絕對差不到哪裡去。可惜,大部份父母、孩子對學習過程要求不高,卻要求學習結果很好。對我而言,這無疑只是教會孩子,在乎表象、無需關注自己對事情的喜好,最終,沒人真的學會音樂、也沒人真的愛上音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