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眉從來就不是一個,我們台灣話說「隨便人好」的孩子,她不是真的害羞,可是,她也沒有要在第一時間表現出她對人的熱情,當然,除非是她非常熟悉的朋友…
可是,站上舞台的她,好像另一個人似的!
這是今年六年級的音樂劇,其中一段眉眉的獨唱。坐在台下看著她神態自若的唱歌,我每次都問自己,她怎麼做到的??為什麼她可以看起來這麼鎮定?為什麼她可以這麼有自信?為什麼她都不緊張?
其實,她既緊張又興奮,可是,只要一站上舞台,她就換了一個人。
一場表演下來,不管是唱歌、彈琴、還是拉琴、跳舞…我最常聽到別人給她的評價,就是「這孩子生來要站在舞台上」,不管她的表演如何,她都是享受舞台的!
我很開心,眉眉有這個天賦;我更開心,我們陰錯陽差的、在這裡給了她這些舞台。每年,帶眉眉回台灣,同樣的天賦、同樣的能力,可是我可以聽到完全不同的評語。
猜的到是什麼嗎? 愛現!!
這兩個詞,完全是一體兩面。它在說同一件事,可是口氣迥然不同。從小,我就知道,如果我表現自己什麼很厲害的樣子,大人口中絕不會說出讚美,會出現的,是非常負面的評語,「愛現」。可是,我沒有被這兩個字打倒,也沒有變成,所以我要把自己會的東西都藏起來,表現成自己很不會的樣子。我選擇做我自己,但是,我也了解我和台灣社會格格不入。因為,我不能了解的是,為什麼要把會的事演成很不會,讓大家都看不到?或者要說成自己很不會,表現自己很謙虛的模樣?
美國和台灣非常不同。
在美國,有一群人是只會五十分,可是硬把自己說成一百分。我也不認同這種方式,這叫自我膨脹,對自己的認識不清。另外一群人,是自己有多少,就大大方方、誠誠實實的表現出來,沒有加分,沒有減分,一分不差。這種人和最原始的我,不謀而合。所以,我在美國社會,過的消遙自在,因為,我可以大大方方的做自己。例如,我從不害羞說自己喜歡彈琴,也彈了一手好鋼琴,只是,我沒有真正拿過音樂的文憑。美國社會,是接受我這種業餘鋼琴師!所以,我可以有今天的工作機會…
同樣的,眉眉在這個社會,有她的舞台。她不需要是最棒的,可是,她需要喜歡站上舞台、她需要為站上舞台而努力。在這,這些就足夠了!她可以有一片自己的舞台。
我不確定,在台灣,社會是否給予孩子和大人同樣的舞台。愛現兩字聽起來刺耳又負面,我從不知道,在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語詞時,這些大人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?就像那些指責小燈泡媽媽的人一般,他們就是無法真心給予別人支持與讚美的人。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,也無需變成一個完美的人,所以我們當然願意聽到建議,可是並非在傷口撒鹽。人人都需要被愛與支持,我認為,那些生活在批判別人、和自以為刀子口豆腐心的人,最終還是會發現自己是生活在孤單和寂寞裡,只是為時已晚,愛與家人、朋友,都不是你不用付出、還是會在那裡的人!
我想,我要說的是,不用害怕別人的批評與攻擊,每個人,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舞台,更有權利享受自己的舞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