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.03.18 到時候再說

我最怕的一句話,就是「到時候再說」!

2016-03-05 22.41.36-2048

在美國,每年三月,學校就會公布下個學年度的課表,所以,許多父母會拿著課表,開始安排「下」個學年的假期、買機票、訂飯店、排行程、思考孩子的下一步。當然,肯定不是每個父母都是這樣的「早鳥」。

許多人會說,三月,不是先應該安排暑假的行程嗎?我們這有更多家長,暑假的行程早在十月、十一月就決定好,慢一點的一、二月也一定要完成報名手續。

因為這樣,所以我們的生活中,有許多行程是「早就知道」。例如去年底我就知道眉眉2016年二月會有學校的表演,三月會有小提琴的表演,四月會有百老匯的表演,五月開始每個週末都有期末發表會。有了這些既定的行程,我自己也會知道所以學校戲劇表演前她會有週的忙碌時間;3月小提琴演奏前會有幾場彩排;四月百老匯上映前會有兩週除了上學之外,無法動彈的行程表…

也許我本來的個性使然,也許是這裡的環境更加造就,說到這,很清楚可以看出,我們家衍生出這種以「月」做單位來看行程的習慣,其實是這麼的「自然而然」。就在眉眉決定報名的那一瞬間,我們就知道行事曆上又少了幾週「空白」。

所以,我非常害怕那種星期四打來的電話,興沖沖的問我「你們這週末有空嗎?」2016-03-05 22.37.45-2048

「這週末?」我心裡的答案永遠都是接下來三個週末都沒有空耶!可是,話能這樣說嗎?

再來,談談是誰會這樣「臨時」打電話呢?一般而言,美國父母多和我一樣,早有安排,不論是孩子的生日、或者節慶、party。所以,十月,我就會收到十一月底感恩節的邀請;二月放寒假的時候,我就收到四月份,我的「美國成人」朋友的生日邀請。對我來說,這樣的生活習慣很好安排事情,所以眉眉雖然忙碌,卻有條不紊,說穿了,就是我們很有辦法安排「每週計劃」。

但,台灣人的習慣完全不同。多數人快週末了才開始想週末行程,像我們這樣的行事曆,我真的非常抱歉我的答案十之八九都是一樣,「真的很抱歉!」我的理由千萬種,聽起來好像找理由不出門,其實真的不是,一個週末,眉眉通常又要上課、又要和朋友玩、又要騎馬又要游泳,還要準備功課、念書…我們的生活真的無法塞進這種突如其來的「邀約」。

難道外國人就不會有最後一分鐘才來的邀約嗎?絕對有,我只是說,大部份的情況,他們比較習慣提早做安排。好比這週五,我早在四個月前,就買好三張眉眉想看的「學生百老匯」門票。結果,週二忽然來了一封眉眉的好姊妹L的邀約,她們家要去曼哈頓享受週五夜晚,邀請眉眉一起去。這事雖小,但我總是支持眉眉儘量享受人生,所以,我只好重新幫她買星期天的票。這一來一往,我總共損失二張票。第一是星期五她那張學生票,我只能摸摸鼻子自己吞下。星期天,我還得幫她生出一個朋友,可以結伴去看秀。錢的事小,重新安排才是麻煩…

2016-03-05 21.39.07-20482016-03-05 22.35.15-2048

我想,到時候再說,是我們台灣人的習慣。多數人從來沒有提早安排行程的習慣,一來是大環境沒有鼓勵我們養成提早安排的習慣,二來因為大家都沒有這個習慣,所以自己一個人無法提早安排行程。

每年年初,我就被迫安排暑假行程,可是當我要安排「台灣」部份的行程時,好像給大家出了天大難題,「還那麼久,誰知道暑假要做什麼事?」

問題是,我們美國這裡的行程都出來了,眉眉幾月要去上什麼課,我們都已經知道。我得回頭去和台灣家人商量,那我們幾號到幾號回台灣好嗎?你們會在台灣嗎?我們有機會見面嗎?要出去玩嗎?如果你們不在台灣,那我們就做別的安排。或者,如果你們有事,我們可以換報名別的時間的夏令營…

方法千百種,重點是美國這裡得付錢了,可是台灣的家人答案卻像鬼打牆般,不是晚點才會知道,就是到時候再說。我就是標準的一個巴掌拍不響,沒人要和我提早排行程。但,我完全理解,這完全不是我台灣家人的問題,這就是台灣人、台灣環境沒有這個習慣,讓人年初就開始安排暑假的行程。

幾年下來,我永遠做一樣的事。那,我只好自己先安排我想做的事、眉眉想做的事了,不然怎麼辦?我可以理解,台灣大環境沒有鼓勵大家提早安排的這個習慣,可是,我覺得台灣人也沒有想要提早安排事情的念頭。例如,如果我們一月早就說好七月要做一起做某一件事,那先安排下去的人,就拿了這個時間。再來,如果後面出現同一個時段別的活動,只好跟後來的人說抱歉、婉拒,除非有什麼「更重要」的事,那當然另當別論。

我覺得台灣人的習慣,喜歡到時候再說,等到時間到的時候,再看自己比較想做哪一件事,然後再決定。對我來說,這是件非常恐怖的事。例如,我回台灣的行程就這麼幾天,早排滿了,這時忽然跳出一個朋友,說,我明天想請你吃飯。我只能說抱歉,沒有辦法、已有安排了。這個朋友可能會說,那後天呢、大後天呢?我還是只能說抱歉,因為我每天都安排好了,而且週末我要陪家人…最後,我要回美國了,還是擠不出時間給這朋友…

說起來好像都是我的問題,為什麼這麼忙?但,我們回台灣的時間就是這麼有限,我們想做的事有一百件,而且我半年前就買好機票,幾號到幾號會在台灣一清二楚,如果真的有心,不能早早把時間空出來嗎?這先來後到的順序,和選定就要放棄其他邀約的想法,我個人覺得台灣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。

生活習慣,本來中西大不同。我覺得截長補短,是健康的學習態度。而且,活到老學到老。生活在美國的這些年,我一直覺得生命仍在注入活水,從不無聊。這在美國被大家發揚光大、提早做安排的生活習慣,我覺得對我們這小家庭非常有助益。它是眉眉雖然忙碌卻不是無頭蒼蠅;雖然辛苦卻仍然快樂的最大主因。因為眉眉的忙碌生活中,雖然有工作,但她還有娛樂、有運動、有美食、有家人、還有朋友…

許多孩子的生命只有功課,許多大人的生命也只有工作,在我看來全是生命的浪費。其實大家不是沒有時間,只是不知怎麼安排時間、如何把時間運用恰到好處而已!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