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片是眉眉和大提琴、小提琴家的合奏!
小提琴是眉眉的第二樂器!三年級,她才開始了小提琴生涯。第一把琴,我給她租了像玩具般、八之分一的琴,聲音既不好聽又尖銳。反正是初學,我們母女都不太在意。後來個子稍微高了些,換了一把四分之一的琴,那時老師介紹我到另一間樂器行租琴,聽起來琴行出租的琴也是有等級差別。那把四分之一的琴音色好上許多!
這兩年,她用的是一把二分之一的琴,我仍沒有花太多心思在她的小提琴上,直到這天,我們夫妻坐在台下,看著她成為All County 弦樂團的一員,我的心情有了極大的波動。
這校外弦樂團,我一直搞不懂眉眉為什麼會被選上。幾十所學校,不知多少孩子去報考,總共也才選出這些孩子。眉眉的學校除了她和好友C,沒有別的孩子被選進中年級- – 六、七年級弦樂團。顯示這考試也不是通通有獎,得靠實力才進的去。
眉眉練小提琴的時間非常少,一週兩到三次,每次不超過十五分鐘,所以我們一家三口對她的小提琴學習從沒「認真」看待過,感覺就是學著好玩的一個「興趣」。但校外弦樂團水準相當高,坐在台下的我,忽然對台上認真拉琴的眉眉生出一種抱歉的情緒。我知道在座每個孩子都是拚了命練習才有今天,也知道到這個年紀、認真拉琴的孩子,用的琴絕對是精挑細選過的樂器。反觀我家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,拿了一把媽媽隨便為她租來的琴,運用忙裡偷閒的剩餘時間,就上戰場,不論去考試、或者被選上後得搭交通車到校外去練琴,這一切眉眉都得在她的鋼琴課、唱歌課和百老匯的訓練課中排出時間想辦法達成。
對於眉眉的教育,我其實有著和表象「看起來」完全不同的堅持。例如我覺得其實眉眉根本就不用學這麼多樂器,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樂器、學來自娛娛人就好,也不用想著未來要走音樂的路,順其自然便是。不過,即使是這種態度,我對她的音樂課和樂器都是有花心思和精神在處理,除了小提琴外…也許就是這份對音樂的投資,造成許多人看我們這個家庭,以為我們就是要栽培眉眉將來走音樂之路,我也聽過朋友說,如果你不是要讓孩子走這條路,為什麼要花這些時間和金錢?
這就是我和一般人不同之處…
我從來不覺得,不讓孩子走音樂之路,就不用栽培孩子。音樂教育,就像體育教育,就像社交能力,都是需要經過學習的過程,才有辦法變成孩子的一部份。而變成孩子的一部份,只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興趣,讓他們未來的人生更多彩多姿,而不是只為了要讓他們申請長春籐名校。如果將來眉眉沒有從名校畢業,我也不會覺得這些投資就是一種浪費。
眉眉才六年級、十一歲,她的每一天都是這麼的忙碌、快樂、自信與豐富,這全是經由這些「學習」與「練習」而來。我想,我是一個無法把「上大學」變成我孩子人生目標的母親。而且,我還瘋狂的有些許自責,只為了沒有為孩子準備一把好的樂器,讓她享受這練琴的過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