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國外,最難的就是「過節」。
什麼意思?就是身邊的人全和我們過著不同的節日,例如感恩節、聖誕節…它們當然是假日,這種假日絕對會有空城之感,因為每個人都回「家」和「家人」過節去了。所以我們這些外國人,難免顯的寂寞。
再來,中國年,理應是我們台灣人一年最大的節日,可是在國外,上班的上班、上學的上學,一點都沒有過年的氣氛。我本也不是瘋狂過節的人,例如情人節,結婚週年、甚至生日,我向來一笑置之沒有感覺。但我們姊妹對「過年」這事,可能受父母影響甚深,看的相當重,這幾年,我對過年的喜愛和期待過年時家人理應團聚一事,非常努力。
眉眉最喜歡的阿濃,也是了不起。每年中國年,就會在半個地球遠的我家出現!換成我是她,可不見得這麼認真坐飛機,到地球的另一端過年去。
有了她,我們這個團隊如虎添翼!
今年運氣特別好,除夕就在星期天。這群「家人朋友」是絕不可能錯過我家的中國年。
外國人酒喝的很兇,不過他們不是牛飲也不催酒,多喜歡自己品酒,和我們吃飯配湯有異取同工之妙。每年張羅年夜飯,我現在也更會拿捏食物分量。有個部份親愛的老公和我有相當大的進步,就是一群客人在家時,主人也得忙亂中找出時間,坐下來和客人吃飯聊天,否則這頓飯對外國朋友而言,就不夠完美…外國人很在意主人要和客人同時入坐,聊天共飲的時間,和我印象中過年時姑姑們總在廚房裡忙進忙出,從沒見過她們坐在餐桌前吃飯的畫面完全不同。
這是我的彈琴伙伴!我們最喜歡的事之一,就是自我挑戰。兩人翻出彼此皆未練過的琴譜,直接上場來個四手聯彈。這就叫「視譜」,看了直接彈,非常有趣,也相當有難度,更考驗默契!
熱熱鬧鬧、吵的聽不見對方講話的感覺,就是過年!